首页> 中文期刊> 《大气科学》 >4~5月南亚高压建立早晚年份环流差异及其可能成因

4~5月南亚高压建立早晚年份环流差异及其可能成因

             

摘要

利用1979~2008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分析了4~5月南亚高压在中南半岛上空建立早晚年份的环流差异及可能机理.发现南亚高压建立早晚年,对流层高低层环流形势存在显著差异:在对流层高层,偏早年,菲律宾群岛以东洋面上空反气旋环流中心西移速度快,建立完成后,中南半岛上空南亚高压反气旋环流东西范围较宽,整个建立过程时间较长;偏晚年,建立开始前西太平洋上空无闭合的反气旋性环流中心,建立完成后,中南半岛上空南亚高压反气旋环流东西范围较窄,整个建立过程时间较短;在对流层低层,南亚高压建立早晚年风场和海平面气压场都呈现反相的分布形势,与之相联系的Walker环流强度也存在明显差异.中南半岛上空反气旋环流中心生成早晚与中南半岛地区对流建立发展关系密切,当中南半岛地区对流建立发展早时,中南半岛上空反气旋环流中心生成早;反之对流建立发展晚时,中南半岛上空反气旋环流中心生成晚,且中南半岛对流活跃稍早于南亚高压在该地区建立.菲律宾群岛以东洋面上空反气旋环流中心的西移快慢及有无闭合环流中心出现受该区域上空的上升运动和大气非绝热加热作用影响.当菲律宾群岛以东洋面上空的反气旋环流中心西移稳定至130°~145°E这一区域后,非绝热加热的垂直变化对该环流中心的维持及消亡起主要作用.由于前期冬春季节热带太平洋海温的异常分布,引起了后期Walker环流的强弱变化,进而影响了中南半岛至菲律宾群岛以东洋面上空的大气热力状况及上升运动,最终导致南亚高压建立期间环流的演变差异.

著录项

  • 来源
    《大气科学》 |2013年第6期|1165-1178|共14页
  •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4;

    解放军95147部队气象台,梅州51459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4;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北京100029;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气压;
  • 关键词

    南亚高压; 中南半岛; 环流差异; 菲律宾群岛以东; 非绝热加热垂直变化;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