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不同饲养方式对牦牛犊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及菌群结构的影响

不同饲养方式对牦牛犊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及菌群结构的影响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6月龄断奶牦牛犊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及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选择30头出生日期接近、体重在(51.72±3.15)kg的健康牦牛犊牛,随机分为舍饲组和放牧组,每组15头。舍饲组犊牛饲粮精粗比为65∶35,放牧组犊牛08:30放牧、17:30归牧,不进行补饲。预试期10 d,正试期210 d。结果表明:1)舍饲组牦牛犊牛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2)舍饲组牦牛犊牛瘤胃液氨态氮、总挥发性脂肪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和异戊酸浓度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微生物蛋白和乙酸浓度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而pH、乙酸/丙酸值极显著低于放牧组(P<0.01)。3)2组中检测到操作分类单元(OTU)总数为5154个,舍饲组和放牧组特有OTU数分别为1089和898个,分别占OTU总数的21.13%和17.42%;放牧组ACE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或P<0.01)。4)在门水平上,2组牦牛犊牛瘤胃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舍饲组中的相对丰度分别为46.02%、23.94%和8.86%,在放牧组中的相对丰度分别为53.96%、25.62%和7.50%;在属水平上,舍饲组和放牧组牦牛犊牛瘤胃中存在相同的微生物,但所占比例不同,理研菌科RC9肠道群(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是2个组中共有的优势菌属,相对丰度分别为11.77%、6.92%。综上所述,与放牧相比,舍饲提高了牦牛犊牛的生长性能,促进了瘤胃发酵,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瘤胃菌群的多样性与丰富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