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草地学报》 >台湾芒草之光合作用特性

台湾芒草之光合作用特性

         

摘要

芒草为C_4型植物,叶片上表皮气孔数目很少,高山所产者尤甚,而且产于高山的芒草,其叶片上表皮覆盖一层可能是角质层的物质,不容易分辨表皮细胞,而产于低海拔者则否。其CO_2补偿点,除了高山芒接近9ppm之外,其余在3.5~6.5ppin。光合成率对光度之反应呈饱和曲线。在未施氮区,芒草单叶之饱和点为750~1250μE/m ̄2/s,其最大光合成率(Pn介于8-16μmolCO_2/m ̄2/s之间,每盆施氮2g,10天后其最大光合成率增为12~20μmolCO_2/s,光饱和点则为1000~1500μE/m ̄2/s。此值较一般C_4型植物为低,而接近C_3型作物。唯无论未施氮区或施氮区,光合成率以产于南部(包括兰屿及垦丁)之营养系较高,产于北部者次之,产于山区者较低。将所有供试材料在各种氮肥处理下所得结果合并分析时,最大光合成率与叶片之叶绿素含量、叶片导度、叶肉导度及光饱和点间呈正相关。光合成率与叶温间之关系随营养系及季节而异,当温度从17℃升至37℃(气温约为15~35℃)时,部分在平地及海拔1000m左右所采集之营养系,其光合成率随温度直线上升,其余营养系则呈曲线关系。其中,在三义及玉井各有1营养系,其光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