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肺透明膜病患儿机械通气时呼吸力学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肺透明膜病患儿机械通气时呼吸力学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探讨肺透明膜病患儿机械通气时呼吸力学的变化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26例机械通气的肺透明膜病患儿,按照有无并发症分为有并发症组(43例)和无并发症组(83例)。于第1次机械通气后2、24、48和72h及第1次脱机前进行血气分析及呼吸力学指标监测。结果与机械通气2~72h比较,无并发症组和有并发症组患儿脱机前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分别为(0.55±0.10)ml·cmH2O-1·kg-1和(0.43±0.10)ml·cmH2O-1·kg-1〕和每分通气量〔MV,分别为(0.65±0.10)L/min和(0.62±0.30)L/min〕均明显增加,氧合指数〔OI,OI=吸入氧浓度×平均气道压×100/动脉血氧分压,分别为(10.2±1.9)mmHg(1mmHg=0.133kPa)和(13.6±4.3)mmHg〕均明显降低。无并发症组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和MV在机械通气后48h明显高于有并发症组;两组气道阻力和肺过度膨胀系数均无明显变化。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与OI呈显著负相关(r=0.208,P<0.01),与MV呈显著正相关(r=0.218,P<0.01)。无并发症组均一次性脱机成功,脱机成功时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平均为(0.55±0.10)ml·cmH2O-1·kg-1,MV平均为(0.65±0.20)L/min;有并发症组28例脱机失败,脱机失败时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平均为(1.03±0.30)ml·cmH2O-1·kg-1,MV平均为(0.33±0.30)L/min。结论动态监测肺透明膜病患儿机械通气时呼吸力学的变化,可以判断肺部病变的严重程度,预测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评估通气策略,掌握脱机指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