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检查对颅内动脉的评价作用

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检查对颅内动脉的评价作用

         

摘要

目的研究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成像中颅内动脉成像的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经TCD或MRA或CTA筛查提示存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变导致血管狭窄或可疑狭窄的患者30例为观察组,无临床症状及危险因素的正常志愿者10例为对照组。对提示存在颅内动脉病变的患者进行相应部位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检查,获得血管成像,分析病变动脉血管管腔、管壁及斑块的影像学特点。结果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检查获得31支符合标准的血管成像,均显示血管异常:其中大脑中动脉26支,基底动脉3支,椎动脉颅内段2支;病变血管轻度狭窄3支,中度狭窄10支,重度狭窄9支,闭塞8支;病变性质包含:动脉夹层4支,动脉炎性改变6支,动脉瘤样改变1支,先天性变异2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变18支;其中18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血管中进一步区分斑块性质:纤维斑块10支,脂质核心斑块4支,斑块内出血4支。结论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成像可以清晰的观察颅内动脉血管管壁、准确测量血管壁厚度;直接显示血管狭窄程度,并可根据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成像中不同序列的信号特点判断斑块内部性质,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详细的颅内血管信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