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发展观察 》 >“乡土中国”的场景转换

“乡土中国”的场景转换

             

摘要

cqvip:“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概念,乡土社会是中国的本色特征。纵观近现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演进,无论时代的大潮多么汹涌澎湃,城市化的呼声多么惊天动地,但以乡为基点的活动空间没有变,以土为基础的生存依托没有变。一个人无论智商多高、能力多强、事业多大,都要吃从土里长出来的五谷杂粮、瓜果蔬菜。这既是常识,也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人之于“土”,就象希腊神话中的安泰之于大地。汉字造字有4种方法:象形、指事、形声、会意。在中国人的语境中,“坏”是一个典型的会意字,“土”“不”为“坏”,意思是世间万物以“土”为根,离“土”即“坏”,无“土”即“坏”,“土”不足即“坏”。“坏”字的产生真可谓是一个伟大的预言,它揭示的是一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发展观察 》 |2020年第9期|88-89100|共3页
  • 作者

    刘奇;

  • 作者单位

    国务院参事室;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