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生物多样性》 >湖北野生春兰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湖北野生春兰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摘要

近年来,由于过度采挖和生境片断化,湖北野生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资源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本文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湖北省内的11个春兰野生居群共325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居群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11个引物共检测到127个位点,其中112个为多态位点,占88.19%.POPGENE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兰科植物相比,春兰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在物种水平上,He=0.2628,Ho=0.4037;在居群水平上,PPL=63.06%,He=0.1945,Ho=0.2958).Nei's遗传多样性分析和AMOVA分析表明,各居群间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GST=0.2440,FST=0.2207).居群间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可能是由生境破坏和基因流障碍(Nm=0.8828)引起.UPGMA聚类分析可知,与其他居群相比,恩施地区的5个居群,即巴东(BD)、福宝山(FBS)、宣恩(XE)、毛坝(MB)、来凤(LF)优先聚成一支,而大悟(DW)居群单独聚为一支.同时本研究也表明,虽然春兰自交亲和,但在自然界中其繁育系统还是以异交为主.鉴于春兰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现状和其相应的居群遗传结构,我们建议在遗传多样性较高的来凤(LF)、京山(JS)、大悟(DW)居群设立保护点进行就地保护;而对资源破坏最为严重的毛坝(MB)和宣恩(XE)居群要实行迁地保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