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安徽医学》 >哮喘患者外周血EOS计数、血清ECP、GM-CSF浓度检测及临床意义

哮喘患者外周血EOS计数、血清ECP、GM-CSF浓度检测及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寻找一种低创、简捷的监测方法判断哮喘的气道炎症及指导哮喘的治疗.方法选择41例哮喘患者根据临床特征(过敏史、家族史、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等)及个别患者的常见过敏原皮内试验结果分为变应性哮喘组(AA 18例)及非变应性哮喘组(NA 23例),同时选择20例正常对照组,分别监测他们治疗前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含量,并进行治疗前后症状的评分.结果AA组治疗前后比较及与正常对照组比较EOS计数、ECP浓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NA组治疗前后比较及与正常对照组比较EOS计数、ECP浓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A组和NA组血清GM-CSF浓度治疗前后比较及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明显改善(P<0.01).AA组治疗前后ECP含量与症状积分之间没有明显的直线相关关系(P>0.05).结论EOS计数、ECP浓度可以作为AA组气道炎症的判断指标,对于NA组则不敏感.NA组EOS变化呈现"先低后高",其原因可能是GM-CSF等EOS刺激因子在外周造血器官部位的相对高浓度所致.哮喘的治疗应根据炎症指标配合肺功能监测调整治疗方案,不能单以症状的改善为标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