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蟾蜍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姐妹染色单体区分着色

蟾蜍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姐妹染色单体区分着色

         

摘要

一、前言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SCE)最早是由Taylor于1985年采用放射自显影技术证实的,但由于该姐妹染色单体区分技术分辨率低、操作复杂等原因,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1973年Latt建立了BUdR-Hoechst-33258荧光区分染色技术,翌年,Perry和Korenberg等分别介绍了用Hoechst33258加Giemsa和单独用Giemsa染料的姐妹染色单体区分着色技术,使SCE的研究方法大大迈进了一步。随后,发现某些致突变物或致癌物可大幅度增加SCE频率,而这一指标较染色体畸变敏感得多。目前,SCE分析已作为一灵敏的短期试验方法用于检出DNA损伤,广泛应用在毒理、环境监测等领域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