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岩石学报》 >川西甲基卡花岗伟晶岩的锂铍成矿作用过程——来自308号脉流体包裹体的约束

川西甲基卡花岗伟晶岩的锂铍成矿作用过程——来自308号脉流体包裹体的约束

         

摘要

甲基卡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内,为特大型花岗伟晶岩型锂-铍矿床。前人以锂辉石中发育的富子晶包裹体为研究对象,着重剖析了甲基卡锂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然而,就伟晶岩熔(流)体的演化过程,特别是稀有金属成矿的富集机制和物理化学条件,仍缺乏有效制约。308号脉作为甲基卡出露最大的钠长石型锂-铍伟晶岩脉,具有良好的内部分带,较完整地记录了甲基卡伟晶岩结晶演化过程。本文以308号伟晶岩脉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研究工作。308号脉较早阶段的结晶介质以外带绿柱石中富子晶流体包裹体为代表,为高温(492~592℃)、低盐度(0.8%~8.5%NaCleqv)、弱碱性(CO_(3)^(2-)和HCO_(3)^(-))、富挥发分(F、P、B、Li)的硅酸盐水体系,估算成矿压力平均值为400MPa。308脉较晚阶段的结晶介质以内带锂辉石中富子晶流体包裹体为代表,为高温(482~565℃)、低盐度(1.6%~8.5%NaCleqv)、弱碱性、富挥发分(P、Li)的硅酸盐水体系。晚期热液阶段以石英的富CO_(2)流体包裹体为代表,为中高温(291~365℃)、中低盐度(3.9%~13.2%NaCleqv)、弱酸性、富氯的盐水体系。308号脉由铍矿化至锂矿化、最终至热液阶段,是伟晶岩熔(流)体持续分异演化的结果,晚期热液为伟晶岩熔(流)体自身分异形成的。相对封闭的成矿体系、多种挥发组分(F、Li、P、B)的大量聚集和弱碱性的pH环境,是308号脉锂-铍矿化富集与沉淀的主要控制因素。晚期贫F富Cl、弱酸性特征的热液流体有利于锂辉石的保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