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岩石学报》 >青海东昆仑夏日哈木Ⅳ号岩体原岩属性及其构造意义

青海东昆仑夏日哈木Ⅳ号岩体原岩属性及其构造意义

         

摘要

东昆仑造山带西段夏日哈木地区Ⅳ号岩体是镁铁-超镁铁质侵入体还是蛇绿岩单元仍存争议.本文对Ⅳ号岩体开展了野外地质特征、岩相学、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的研究.Ⅳ号岩体主体为斜长角闪岩,呈透镜状产在片麻岩中.斜长角闪岩主要由角闪石、斜长石组成,含少量石英、黑云母、榍石和铁钛氧化物.具有基性岩的化学成分,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岩石,稀土配分模式中Eu显示正异常(δEu=1.3~1.6),eNd(t)值为+3.5~+5.3,推测其原岩可能为堆晶辉长岩,明显不同于含铜镍矿的Ⅰ号镁铁-超镁铁岩体,与该地区出露的榴辉岩(退变榴辉岩)可以对比.斜长角闪岩中的锆石具有弱环带,采用LA-MC-ICP-MS方法得出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21±4Ma(MSWD =2.8) ,Th/U比值为0.01 ~3.26,指示锆石为变质-深熔成因,代表了斜长角闪岩的形成时代.夏日哈木地区的斜长角闪岩和该地区出露的榴辉岩及榴闪岩的原岩可能都是早期形成于陆壳环境的基性岩(大陆边缘的基性侵入岩或喷出岩),在430Ma左右发生陆壳深俯冲作用时形成榴辉岩,420 ~410Ma榴辉岩发生不同程度退变形成榴闪岩和斜长角闪岩.由此推测,Ⅳ号岩体的构造属性与该地区的榴辉岩属性相同,形成于陆壳环境,其原岩不属于蛇绿岩单元.斜长角闪岩的出现指示了该地区原特提斯洋壳已俯冲消亡,深俯冲的陆壳开始折返,这对认识东昆仑早古生代的构造演化和铜镍矿形成的地质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