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岩石学报》 >黑龙江省铜山斑岩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黑龙江省铜山斑岩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摘要

铜山大型铜矿床位于小兴安岭西北部,是中亚-兴蒙造山带北东段最著名的斑岩型铜矿床之一,矿体产于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和中奥陶世多宝山组安山岩、凝灰岩中,铜矿化与硅化-绢云母化关系密切.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铜山铜矿床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含CO_2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成矿流体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早、中、晚3个阶段的演化.成矿早阶段发育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和少量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420℃~>5500C之间,流体盐度介于13.72 wt%~59.76 wt%NaCl eqv之间;中阶段为铜山矿床的主成矿阶段,发育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和含CO_2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41℃~417℃,流体盐度介于2.96 wt%~14.04 wt%NaCl eqv之间,主成矿期成矿流体总体上属H_2O-CO_2-NaCl体系;晚阶段仅发育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22℃~218℃,盐度介于3.71 wt%~15.96 wt%NaCl eqv之间,表明晚阶段有大气降水的混入.成矿早、中阶段的流体均为不混溶流体,流体沸腾作用是金属硫化物大量沉淀的主要机制.铜山矿床形成于陆缘弧环境.

著录项

  • 来源
    《岩石学报》 |2009年第11期|2995-3006|共12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矿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矿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矿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矿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矿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009;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铜;
  •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沸腾作用; 铜山斑岩铜矿床; 黑龙江省; 小兴安岭;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