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岩石学报》 >东昆仑香日德地区晚三叠世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岩石成因和构造意义

东昆仑香日德地区晚三叠世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岩石成因和构造意义

         

摘要

东昆仑地区广泛分布了大量花岗岩.已有的研究工作表明,东昆仑地区的花岗岩主要形成于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和晚三叠世两个时期.本文提供了香日德地区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的锆石U-Pb定年数据和全岩化学,稀土微量元素及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资料,结合前人对该区不同时期花岗岩的研究成果,对香日德晚三叠世花岗岩的成因及其形成的动力学背景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东昆仑东段香日德地区的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分别形成于223.2±1.7Ma和220.6±1.5Ma,属晚三叠世花岗岩浆作用的产物.根据该花岗岩的主量元素(特别是A/CNK比值),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Th和K)和轻稀土(LREE),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和P),以及岩石具有相对高的Isr值(0.70820~0.71148)和相对低的εNd(t)值为-6.4~-3.6和较古老的模式年龄t2DM(1.5 ~ 1.7Ga)等地球化学特征,论证了该花岗岩的成因,指出香日德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的起源和成因与碰撞后的背景下岩石圈的拆沉诱发的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作用有关,晚三叠世花岗岩岩浆作用是对自晚海西期以来幔源玄武质岩浆长期的底侵作用及地壳不断加厚的一种响应.它进一步证明在东昆仑地区,阿尼玛卿古特提斯洋的俯冲作用一直持续到早三叠纪,至晚三叠世才全面转入陆内碰撞造山阶段.晚三叠世花岗岩与晚二叠世-中三叠世花岗岩在暗色包体含量、岩浆混合作用的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可以用幔源物质贡献量的差异以及花岗质岩浆作用所经历的MASH过程的不同来解释.

著录项

  • 来源
    《岩石学报》 |2014年第11期|3229-3241|共13页
  •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 100083;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P588.121;P597.3;
  • 关键词

    花岗岩; MASH过程; 拆沉作用; 香日德地区; 东昆仑东段;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