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岩石学报》 >新疆阿尔泰阿舍勒Cu-Zn矿床结构模型与成矿演化

新疆阿尔泰阿舍勒Cu-Zn矿床结构模型与成矿演化

         

摘要

阿舍勒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MS)矿床是中国最大、最具代表性的VMS型Cu-Zn矿床,但其结构模型仍缺乏系统的总结。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次研究进行了野外调查、探槽剖面观察、岩芯采样,基于观察到的大量钻孔剖面,本文对阿舍勒矿床进行了解剖,结果显示:(1)阿舍勒矿床矿石类型多样,主要包括(致密)块状矿石、条带状矿石、层状矿石、角砾状矿石、浸染状矿石和网脉状矿石,其中块状与层状矿石属于沉积相矿体,而网脉状、角砾状矿石与部分浸染状矿石属于通道相矿体。(2)I号矿床包含3个喷流系统,每个喷流系统都由沉积相与通道相组成。其中位于13线以北的矿体I-2主要为沉积相的块状矿体,矿体上部的网脉状矿化蚀变带铜锌含量低、并被后期侵位的英安斑岩穿切;主矿体I-1由2个较大的通道共同补给。(3)矿床喷流成矿具多阶段与叠置成矿特征,晚期成矿作用交代早期矿体,矿床顶部的铜锌矿层为后期富集交代而成。通道蚀变分带明显,中心为硅化带与绿泥石化带,两侧为绢云母化带;通道相脉体也表现出垂向的变化特征,从深部向层状矿体依次为稀疏浸染的微脉带、稀疏浸染的细脉带、中等浸染的粗脉带、稠密浸染的黄铁矿脉及块状黄铁矿。矿床侧向远端发育重晶石与含铁碧玉岩。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阿舍勒Cu-Zn矿床结构模型,探讨了阿舍勒矿床的成矿演化模型,指出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历史,包括(多期多阶段的)喷流沉积期、变质热液叠加期、剪切变形期和表生氧化期,并在矿床形成后遭受了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等后期的各种地质作用改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