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岩石矿物学杂志》 >中国大理岩型和田玉矿床的成矿时代、形成过程及找矿方向

中国大理岩型和田玉矿床的成矿时代、形成过程及找矿方向

         

摘要

和田玉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开采和使用历史,在中国的玉石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产状,大理岩型和田玉的成因类型可分为接触交代型(矽卡岩型/岩浆热液型)、区域变质和变质热液型,其中接触交代型最重要也是优质和田玉的主要成因类型。根据围岩的年龄、和田玉中锆石或云母测年得到的矿带形成年龄以及区域地理位置,可将中国大理岩型和田玉划分为西昆仑矿带的新疆(形成年龄上限为450~350 Ma)、东昆仑矿带的青海省格尔木(形成年龄为300~240 Ma)、东北地区(河磨玉约250~150 Ma,老玉约1700 Ma)、西南地区、中南地区(火山岩约682±62 Ma,辉绿岩约260 Ma)和华东地区等6个矿带,本文主要总结了这6个矿带大理岩型和田玉矿床的地质产状、矿物组成、全岩主微量元素特征、成矿流体组成、锆石/云母年龄及空间分布和成矿规律。和田玉的主要矿物为透闪石。接触交代型和田玉的成矿流体主要由岩浆水、大气降水和围岩白云石大理岩脱碳产生的CO_(2)以不同比例混合组成,成矿物质Mg和Ca来自白云石大理岩,Si和H_(2)O来自岩浆热液(如新疆和田矿带)。和田玉的形成主要经历了接触变质和变质交代阶段、早期进变质阶段和晚期退变质阶段,交代过程为白云石大理岩→透辉石矽卡岩或绿帘石矽卡岩→透闪石矽卡岩(粗粒透闪石)和粗粒透闪石→细粒透闪石,透闪石主要形成于进变质阶段;区域变质型和田玉的成矿作用与区域变质作用密切相关,而不依赖岩浆活动,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如韩国春川);变质热液型和田玉成矿流体主要为变质水,成矿物质Mg和Ca来自大理岩,Si和H_(2)O可能来自区域变质作用和混合岩浆作用而形成富硅质的热水溶液(如辽宁岫岩)。和田玉主要产于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区、侵入岩与碳酸盐岩接触蚀变带较强烈的地段,可根据矿化标志、构造标志、围岩蚀变标志、子料和山流水溯源、古矿洞标志等探寻原生大理岩型和田玉矿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