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岩石矿物学杂志 >新疆和田地区大理岩型和田玉的形成及致色因素探讨

新疆和田地区大理岩型和田玉的形成及致色因素探讨

     

摘要

采集阿拉玛斯和田玉山料和喀拉喀什河(墨玉河)的和田玉样品,利用显微镜和背散射图像、电子探针等研究手段,结合以往全岩数据对和田玉的形成和致色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发现,除透闪石以外,和田玉中还含有大量的绿帘石、透辉石、绿泥石、锆石、磷灰石、尖晶石、石榴石、重晶石、阳起石、闪锌矿、磁黄铁矿、石墨、方解石和氢氧化铁等多种副矿物;Cr、Ni含量(<100×10-6)及Mg/(Mg+ Fe2+)-Si投点显示这些样品均属于大理岩型软玉(和田玉).全岩及其微区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从白玉(TFe2O3=0.33% ~ 1.42%)、青白玉(TFe2O3=0.43%~0.96%)至青玉(TFe2O3=0.77%~3.97%),TFe2 O3含量逐渐增加,而且所有样品的Cr和Ni含量都分别低于60×10-6和20×10-6,说明从白玉、青白玉至青玉,颜色的加深与透闪石中铁元素含量逐渐增加有关.墨玉的颜色主要与透闪石集合体中的石墨和Fe(OH)3等细脉大量出现有关.为深入研究和田玉的致色因素,同时采集了加拿大的碧玉样品进行对比,发现同样主要为透闪石组成的加拿大碧玉,除Fe外,还含有大量的Cr元素(1 400×10-6~5 100×10-6),碧玉的颜色鲜艳与透闪石C位中含有0.01~0.03 a.p.f.u.的Cr有关,而和田玉中Cr含量较低,在C位中几乎为0.通过野外观察和岩相学分析认为,含和田玉的镁质矽卡岩的形成经历了接触变质、接触交代变质和硫化物阶段,主要通过交代镁质大理岩、透辉石、绿帘石等矿物形成,而和田玉的主要形成机制是多期次的细粒透闪石交代粗粒透闪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