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土壤学报》 >西喜马拉雅北麓山间谷地农区灌淤土的形成特点

西喜马拉雅北麓山间谷地农区灌淤土的形成特点

         

摘要

笔者在西喜马拉雅北麓朗钦藏布和马甲藏布河谷农区发现灌淤土是主要的人为土壤类型。和其他省区的灌淤土一样,具有三个典型的基本发生层:1.耕作层:厚17cm左右,有机质平均含量32.4g/kg,是原土壤的2—10倍,肥力较高,普遍呈氮高、磷丰、钾有余的特征;2.老灌淤熟化层:厚度大多在50—80cm以上,有大量的炭渣及少量陶、铁之类文化遗存物,有机质8g/kg—10g/kg。该层是区别于其他耕种土壤的重要发生层;3.原来土壤埋藏层:朗钦藏布河谷灌淤土之原来土壤为雏漠土,马甲藏布河谷则为寒钙土,大多埋藏在1m以下,全剖面设有原来土壤的碳酸钙淀积或表聚特征,也不出现双重熟化层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