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微生物学报 >长期施磷对石灰性土壤中编码碱性磷酸酶基因的细菌群落的影响

长期施磷对石灰性土壤中编码碱性磷酸酶基因的细菌群落的影响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集约化玉米体系中长期不同供磷水平对土壤中编码碱性磷酸酶基因的细菌群落多样性、结构、组成和网络特征的影响及其与土壤有机磷形态之间的关系,为探究有机磷循环功能在微生物的群落特征及提高土壤中有机磷矿化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依托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体系石灰性土壤长期施磷的定位试验(始于2008年),试验处理包括6个供磷水平:0、12.5、25.0、50.0、100.0、200.0 kg P/hm2(分别表示为:P0、P12.5、P25、P50、P100和P200),采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土壤中有机磷的分子形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编码碱性磷酸酶的phoD基因(alkaline phosphatase-encoding gene)的细菌群落,探究含phoD基因的细菌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有机磷形态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供磷水平的增加,土壤中磷酸单酯的含量无显著变化,磷酸二酯的含量显著增加;含phoD基因的细菌群落α-多样性整体呈先不变(P0–P50)后降低趋势(P50–P200),含phoD基因细菌的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优势类群中属水平的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和马赛菌属(Massilia)随供磷水平的增加显著降低,而壳聚糖酶产生菌属(Mitsuaria)和Kribbella随供磷水平的增加显著升高。其中,Mitsuaria与土壤中速效磷的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同时与磷酸酶活性呈显著的负相关;Pseudomonas的相对丰度与土壤中总有机磷的浓度呈显著的负相关,溶杆菌属(Lysobacter)的相对丰度与土壤中总有机磷的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网络分析中正相关连接线的比例在低磷条件下最高,P50处理次之,P100处理最低。其中在P0、P12.5、P25、P50处理中,特定的关键类群,如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Stackebrandtia、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Lysobacter与有机磷(包括总有机磷、磷酸单酯和磷酸二酯)的浓度呈显著相关,而P100和P200处理下的关键类群与有机磷形态无显著相关。【结论】供磷水平通过显著影响土壤中pH、有机磷形态和数量等理化性质,进而影响含phoD基因细菌群落的α-多样性、群落结构、群落组成、网络特征及其关键类群的变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