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地球学报》 >晋北娄烦吕梁群变质相带的划分及其成因研究

晋北娄烦吕梁群变质相带的划分及其成因研究

         

摘要

晋北娄烦吕梁群由一套经受过两期不同性质变质作用的泥砂质岩、基性火山岩和酸性流纹岩组成.早期为吕梁期变质作用,其结果使该区地层构造形迹总体上呈NE走向; 晚期为西川河韧性剪切断裂所产生的区域变质作用, 其结果使该区地层走向由早期的NE向扭转为近SN向,且使地层层序发生倒转,并与递增变质带的形成关系密切.选取该区中对变质温度和压力变化反映较敏感的原岩为泥砂质岩石的袁家村组和裴家庄组地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EPMA)对沿地层走向上连续分布的特征变质矿物及矿物共生组合特征进行研究,并利用矿物对地质温度计估算该区不同采样点的变质温度和压力条件,对研究区进行变质相带的划分,确定各变质相带的变质温、压条件,并探讨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袁家村组和裴家庄组为等化学系列地层.沿该地层走向上:西川河断裂以北地区,从北向南,特征变质矿物绿泥石、黑云母、石榴石、十字石和蓝晶石依次规律出现;西川河断裂以南地区,红柱石和夕线石依次规律出现.根据特征变质矿物的空间分布规律、首次出现的地点及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划分出5个变质带:绿泥石带、黑云母带、石榴石带、十字石-蓝晶石带和红柱石-夕线石带.这一完整的递增变质带可与苏格兰高地的巴罗型相媲美.矿物对地质温度计估算结果表明,在西川河断裂的南北地区,该递增变质带分处不同的变质条件:北部以中压变质作用为主(p=300~700 MPa);而南部以高温低压变质作用为主(T=600 ℃,p<300 MPa).吕梁群这一完整的递增变质带受西川河韧性剪切断裂所控制.韧性剪切变质作用是叠加在吕梁期区域变质作用的基础之上,是对后者的改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