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地质学报》 >中国西南地区CO2释放点的He同位素分布不均一性及大地构造成因

中国西南地区CO2释放点的He同位素分布不均一性及大地构造成因

             

摘要

在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碰撞过程中,产生一系列深大断裂带,形成大量CO2释放脱气点.这些点除了释放大量的CO2、N2、H2S气体以外,还会附带释放CH4、He等各种各样的气体.释放出来的氦为惰性元素,是判识幔源气体最灵敏的地球化学示踪指标,He同位素随形成的构造部位不同而不均匀地分布,且与不同的大地构造成因关系密切.藏中及藏北区块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班公湖-怒江断裂带发生了明显的地幔脱气作用,显示其与地幔相连通而且深度达到上地幔,为一条岩石圈深断裂带;但样品中幔源氦约占总氦的1.4%~1.7%,反映该断裂带深部的开放性程度较低,而闭合性程度相对较高,由此反映了该区处于强烈挤压的构造环境和地壳增厚的地质背景.在滇西南地区(重点在腾冲热海地区)地热流体逸出气体中含有大量幔源岩浆挥发组份,表明该区地壳浅部存在幔源岩浆侵入活动.该区怒江断裂带发生着明显的地幔脱气作用,显示该断裂带与地幔相连通且深度达到上地幔,为一条岩石圈深断裂带;同时所有样品中的幔源氦平均约占总氦的26.2%,最高可达48.8%以上.反映该裂谷带代表伸展性构造环境,且是地幔脱气作用最强烈的构造区之一,是俯冲碰撞的中心地带.而在滇中地区-小江断裂带却是另一番景象,该区样品中的幔源氦平均约占总氦的2.27%,最高也才8.9%.反映此区为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以NNE方向碰撞影响到的最东缘.小江断裂带局限在地壳范围内,故而氦同位素显示出在此断裂带以西则明显存在幔源来源,而往东则幔源氦极微.氦同位素在自西至东由藏西到藏南(藏南西与藏南东)至滇西到滇中,R/Ra值由较低到较高再到较低到最高再降低的平面分布规律.川西-鲜水河断裂带则因特殊的构造部位,是中国"地质百慕大";样品中幔源氦平均约占总氦的8.1%,平均值高于西藏各分区以及云南除滇西南以外的各区,但又远远小于滇西南-腾冲地区.说明鲜水河断裂带,部分地贯穿整个岩石圈,并有切割上地幔之趋势.

著录项

  • 来源
    《地质学报》 |2007年第4期|475-487插5-插6|共15页
  •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

    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桂林,541004;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

    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桂林,541004;

    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桂林,541004;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地质学;
  • 关键词

    He同位素; CO2释放点; 分布不均一; 大地构造成因; 中国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