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生态学报》 >牧草种类与耕作时间对拉萨牧草种植地土壤不同组分有机碳的影响

牧草种类与耕作时间对拉萨牧草种植地土壤不同组分有机碳的影响

         

摘要

以中国科学院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附近天然灌丛草原与站内的牧草种植地为研究对象,分析牧草种类与耕作时间对牧草种植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种植地的5种牧草种类为:耕作10a的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耕作4a与10a的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耕作3a与10a的苜蓿(Medicago sativa Linn.),同时以该区域原生植被天然灌丛草原生长地作为对照.结果表明:与天然灌丛土壤全土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含量相比,耕作10a的鸭茅增加了土层0-5 cm与10-30 cm TOC含量、耕作10a的苜蓿与垂穗披碱草分别显著增加与降低了土层0-5 cm TOC含量.主要因为耕作不同牧草使种植地土壤不同组分有机碳含量发生变化,耕作10a的鸭茅和苜蓿分别使土层0-5 cm与10-30 cm、土层0-5 cm与10-20 cm的砂粒级(50-2000μm)颗粒有机碳(POC)含量降低,粉粒与黏粒级(<50 μm)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OC)含量升高;耕作10a的垂穗披碱草则使土壤表层0-5 cm砂粒级POC含量显著降低,MOC无显著变化.与耕作4a的垂穗披碱草相比,耕作10a显著降低了土层10-20 cm TOC含量,主要体现在粗砂粒(250-2000 μm)POC含量与粉粒(2-50 μm) MOC含量的降低;与耕作3a的苜蓿相比,耕作10a的苜蓿显著降低了土层5-30 cm TOC含量,主要因为各土层砂粒级POC含量、粉粒与细黏粒MOC含量均有所降低.说明短期耕作更有利于牧草种植地土壤有机碳库的累积.

著录项

  • 来源
    《生态学报》 |2015年第2期|424-433|共10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北京 100101;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北京10008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北京 10010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北京 10010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北京 100101;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牧草种类; 耕作时间; 土壤有机碳; 种植地土壤; 灌丛土壤;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