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双季稻秸秆还田与减施氮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双季稻秸秆还田与减施氮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摘要

[目的]研究双季稻稻作区秸秆还田与减施氮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水稻高产、高效施肥与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指导当地农户在生产实践中运用该成果.[方法]2018—2019年在江西进行了2年试验,均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JN100、JN50、JN30、JN10、JN0和CK.供试早稻品种为潭两优39,每667 m2氮肥施用量(纯N)分别为0,6,8.4,10.8,12 kg,以秸秆不还田10.8 kg施N量作为对照;晚稻品种为甬优538,每667 m2氮肥施用量分别为0,9,14.4,16.2,18 kg,以秸秆不还田16.2 kg施N量作为对照.氮肥施肥比例为m(基肥):m(分蘖肥):m(穗肥)=5:2:3,磷、钾肥每667 m2施用量早稻分别为6 kg(P2O5)和6 kg(K2O),晚稻分别为9 kg(P2O5)和9 kg(K2O),磷肥全部作为基肥施用,钾肥基肥和穗肥比例为6:4,基肥深施,秸秆还田,耕作方式为耕翻,其他农艺管理措施与当地大田生产一致.[结果]随施氮量的增加,早稻和晚稻的穗数均有所上升,早稻千粒质量略有下降,而晚稻千粒质量的变化不明显,以JN30为最高;与对照CK相比,秸秆还田减氮10%对水稻产量构成无明显影响.秸秆还田条件下,减施10%的氮肥,对早稻产量影响不明显;晚稻对于秸秆还田替代部分氮肥的反应比早稻敏感,秸秆还田减施10%的氮肥比对照增产8%.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早稻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晚稻则呈上升趋势.早稻和晚稻的垩白粒率、垩白大小、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等指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总体呈下降的趋势.秸秆还田处理下,早稻与晚稻的稻米品质变化趋于一致,均表现为:整精米率、垩白米率和垩白度有所降低,而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等指标略有上升.[结论]秸秆还田与减施氮肥,可综合提高水稻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综合考量产量和品质指标,秸秆还田可有效替代10%~30%的纯氮.

著录项

  • 来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711-720|共10页
  •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 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 扬州 225009;

    扬州大学 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 扬州 225009;

    扬州大学 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 扬州 225009;

    扬州大学 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 扬州 225009;

    扬州大学 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 扬州 225009;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双季稻;
  • 关键词

    水稻; 秸秆还田; 氮肥减量; 产量; 品质;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