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年以上随访的疗效评价
【6h】

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年以上随访的疗效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单节段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后10年以上随访的临床评价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后10年以上随访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妨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手术方法仍然是通过后路切除部分椎板来摘除突出的髓核。该术式已经使用了50多年,术后近期疗效明确肯定,而远期疗效尚存在争议。近20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出现了众多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可这些方法均存在一定的争论和局限性。那么,传统的椎间盘摘除手术是否已经过时?该方法的长期疗效到底如何?本研究对143例在我科行单纯椎间盘摘除术且获得10年以上随访的患者进行系统的回顾性分析,以期判断单纯椎间盘摘除患者的远期疗效。本文分为2部分:一、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单节段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后10年以上随访的临床评价;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后10年以上随访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研究。我们希望本研究的结果能对临床上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提供有益的参考。
   第一部分 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单节段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后10年以上随访的临床评价
   目的:通过对143例获得10年以上长期随访的单节段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后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随访时的临床疗效,复发率。并判断不同年龄段患者,不同椎间盘突出严重程度患者的随访结果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按照手术时年龄将143例患者分为30岁以下,30~50岁,和50岁以上三组;根据CT测量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将87例患者分为Ⅰ度、Ⅱ度和Ⅲ度。使用JOA评分和ODI指数评价总体手术效果和各组间疗效有无差别。结果:1、所有患者随访时评分与术前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83.2%的患者对随访时疗效表示满意,复发率为6.3%;2、30岁以下组与其他年龄组别相比术后JOA评分有显著性差异,其余2组间及OD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3、椎间盘突出Ⅲ度的患者术后JOA和ODI评分与其他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其余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长期随访证实单节段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远期疗效良好,复发率低,是多数该病患者的首选手术方法;2、青年患者(30岁以下)施行该手术后远期疗效逊于高于此年龄段的患者组,部分患者(51%)会有经常出现的腰背痛;3、椎间盘突出程度非常严重的患者行单纯椎板开窗减压术远期疗效差于相对轻度突出的患者;4、术后腰背肌锻炼是保证手术远期疗效的重要手段。
   第二部分 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后10年以上随访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得到完整影像学资料的61例患者的术前和术后资料,分析其特点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测量手术和随访时手术间隙的椎间隙高度比并判断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将病例按照手术时年龄和椎间盘突出程度各分为2组,分析以上因素与椎间隙高度的丢失有无相关;测量随访患者的椎问隙的动态稳定性并评价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观察随访时患者CT和MRI检查的影像学特点。结果:1、61例患者椎间隙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丢失,但与临床评分无明显相关;2、椎间隙高度比为79.37±5.34%,该值与患者手术时的年龄无明显相关,但术前椎间盘突出的程度越严重,随访时椎间隙高度的丢失就越多;3,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椎间不稳,随访时腰椎活动度为平均为4.71°,44%的患者活动度≤2°;4、随访时CT横断面可见手术节段的小关节都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和融合、椎管内局部瘢痕堆积或骨化以及开窗处再骨化,MRI未见特征性改变。结论:1、长期随访证实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后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丢失。高度丢失的程度与术前椎间盘突出的程度有关,而与手术时年龄无明显相关。椎间隙高度的丧失与患者临床表现没有直接关系;2、术后随访时手术节段的活动度均明显降低,部分患者会出现自发融合的倾向,但并不会产生特异性的临床症状;3、CT和MRI结果说明该手术术后远期机体会发生局部的自我适应和修复,但并不会导致广泛的腰椎退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