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丙戊酸钠对50%TBSAⅢ°烧伤犬休克期血液动力学指标、脏器功能和存活率的影响
【6h】

丙戊酸钠对50%TBSAⅢ°烧伤犬休克期血液动力学指标、脏器功能和存活率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英文缩略词表

前 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 谢

展开▼

摘要

目的:1.观察丙戊酸钠(VPA)静脉给药能否改善犬致死性烧伤休克期存活率和脏器功能指标;2.研究VPA对血液动力学、组织灌流、血管通透性和氧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及其与促炎因子和2,3-二磷酸甘油酸水平的关系。
   方法:成年雄性Beagle犬40只,体重10~14kg,先期无菌手术行动、静脉和肠内置管术,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肠粘膜血流量(IMBF)。24h后用丙泊酚作15分钟短时麻醉,凝固汽油燃烧颈后、背、臀部30s和胸腹部15s,造成50%TBSAⅢ°烧伤。动物随机分为①不补液组;②2-甲基-2-戊烯酸(2M2P,与VPA结构类似,作为VPA的对照药)组;③丙戊酸钠(VPA)组和④静脉补液组,每组10只。不补液组伤后0.5h仅静注20ml生理盐水,VPA和2M2P组于烧伤后0.5h分别静脉注入VPA和2M2P(剂量为100mg/kg,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静脉补液组于伤后0.5h静脉输入20ml生理盐水+乳酸林格氏(LR)液,LR补液量和速率依据Parkland公式给予。24h后各组均实施延迟静脉补液,伤后72h结束实验。在动物清醒状态下观察或检测伤前(0h)和伤后2h、4h、8h、24h、48h、72h血流动力学、肠粘膜血流量、血气、脏器功能指标以及血浆TNF-α、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水平。伤后72h或动物濒死前取心、肺、肝、肾和空肠组织测定一氧化氮合酶(NOS)、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黄嘌呤氧化酶(XOD)和丙二醛(MDA)水平,并统计伤后72h死亡率。
   结果:伤后4组犬平均动脉压(MAP)和心排指数(CI)均显著降低;VPA组MAP和CI伤后4h起各时相点均显著高于不补液组和2M2P组(P<0.05或P<0.01),24h内与静脉补液组无显著差异,但24h后逐渐低于静脉补液组(P<0.05);不补液组和2M2P组伤后进行性降低,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伤后4组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升高、左室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降低,VPA组SVRI伤后2h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1),8h起各时间点低于不补液组和2M2P组(P<0.05或P<0.01)。VPA组dp/dtmax伤后各时间点显著高于不补液组和2M2P组(P<0.05或P<0.01),24h后显著低于静脉补液组(P<0.01)。伤后各时间点VPA组和静脉补液组PV和IMBF高于不补液组和2M2P组(P<0.05或P<0.01)。VPA组血浆ALT和CK-MB低于不补液组和2M2P组(P<0.05)。72h死亡率比较:静脉补液组(0%)   结论:本研究在成功建立50%TBSAⅢ°致死性烧伤比格犬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早期静脉注入丙戊酸钠对烧伤休克犬血液动力学、组织灌流、脏器功能及存活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50%TBSAⅢ°烧伤早期应用丙戊酸钠能改善循环血流动力学和组织灌注指标,增加组织氧供,抑制组织炎症反应和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的血容量丢失,降低早期死亡率和改善预后,其机制可能与丙戊酸钠降低组织促炎因子含量,减轻脏器水肿,提高2-3DPG水平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