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微米激光在尿路上皮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6h】

2微米激光在尿路上皮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应用2μm激光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组织形态学改变及病理学特点。
   方法:2007年10月至2009年3月采用骶管,经尿道膀胱镜行21μm激光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58例膀胱肿瘤患者,男44例,女14例,年龄27~81岁,平均66.1±12.3岁,共切除肿瘤69个.均采用骶管麻醉,取截石位,置入激光切割镜后检查膀胱,先观察肿瘤大小、数目、形态、位置。首先在距肿瘤基底周边0.5~1.0cm左右环形或半环形汽化切割开正常粘膜及粘膜下层,确定切除范围.对于小于2cm肿瘤,可沿环形切缘向下完整切除肿瘤及其基底部粘膜下层及全部肌层,位于三角区及侧壁肿瘤可切除至疏松结缔组织,位于顶壁或前壁肿瘤可切除至浆膜层,在分离深肌层与浆膜层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时,采用镜鞘前端精细剥离的方法,必要时配合激光切割;对于大于2cm肿瘤,则先分块切除浅表瘤体,然后对肿瘤基底部全肌层进行分块切割,直至疏松结缔组织或浆膜层。术后一周开始行膀胱内灌注化疗。此后每3个月行膀胱镜检查一次,51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6~18个月,平均12.6个月。
   结果:所有患者在骶管麻醉下接受手术,手术过程均顺利,单个肿瘤平均治疗时间为8分钟,本组病人手术时间4~30分钟,平均10.8±3.3分钟。术中出血量极少,无一例出现闭孔神经反射,术后无继发出血;术后合并腹膜穿孔2例;术后肿瘤临床分期:Ta-T1期:46例患者,共53个肿瘤,直径0.4-3.2cm,平均1.8±0.9cm;T212例患者,共16个肿瘤,直径1.7-3.5cm,平均2.4±1.1cm;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6个月,复发3例,病理结果为尿路上皮癌Ⅱ-Ⅲ级,无原位复发。组织病理学分析证实,应用经尿道2μm激光膀胱部分切除术可将瘤体及其基底部膀胱粘膜、粘膜下层及全部肌层完整切除,切缘处可清晰地看到激光汽化形成的组织凝固层,厚度在0.1-0.2mm,切缘无肿瘤残留,切除的标本可清楚判定肿瘤分期。对术后术区膀胱粘膜组织形态学观察发现,术后1周手术创面中心呈凹陷状,周围组织出现反应性水肿样改变,组织病理学观察为纤维结缔组织伴慢性炎细胞浸润;术后1月创面凹陷变浅,周围组织水肿消失,出现移行上皮细胞覆盖,其下为纤维结缔组织:至术后3个月创面凹陷基本消失,粘膜稍苍白。
   结论:应用2μm激光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癌可达到膀胱部分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肿瘤及其附着的膀胱壁全肌层可完整切除,所得标本可准确判定肿瘤的临床分期,术后创面恢复良好,复发率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