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电力供需侧市场设计及其要素与关键问题研究
【6h】

我国电力供需侧市场设计及其要素与关键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2.1 发电侧竞价模式设计的研究现状

1.2.2 发电竞争关键参数设计问题的研究现状

1.2.3 需求侧响应机制总体设计的研究现状

1.2.4 需求侧响应机制的实施模式研究现状

1.2.5 市场组织结构模式设计的研究现状

1.2.6 市场设计实施问题及我国电力市场设计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论文的总体架构

1.3.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 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1.4.1 主要研究成果

1.4.2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电力市场中的发电侧竞价模式总体设计

2.1 引言

2.2 模型的建立

2.3 两种需求水平下的均衡分析

2.4 情景分析

2.4.1 多步投标报价情形

2.4.2 需求有弹性的情形

2.4.3 寡头垄断情形

2.4.4 长期投标情形

2.5 模型结果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力市场中供应侧市场关键参数设计

3.1 引言

3.2 发电投资的动态仿真原理

3.2.1 仿真模型的动态推演

3.2.2 仿真模型的动态决策

3.3 一般动态仿真模型下的发电竞争关键参数设计

3.3.1 适当电能价格上限的敏感性分析

3.3.2 适当容量价格的敏感性分析

3.3.3 基于可靠性与经济性的仿真评价指标体系

3.3.4 算例分析

3.4 动态仿真与云模型下的发电竞争关键参数设计

3.4.1 云理论的基本概念

3.4.2 长期需求增长不确定性及云模型

3.4.3 仿真评价指标体系与运算过程

3.4.4 算例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力市场中引入需求侧响应的总体设计

4.1 引言

4.2 有关市场主体的职责划分

4.2.1 独立输电商的主要职责

4.2.2 用电服务机构的主要职责及其激励措施

4.2.3 管制机构的主要职责

4.3 独立输电商市场中需求侧响应的引入

4.3.1 市场出清中需求侧投标机制的引入

4.3.2 实时调度与定价过程中需求侧投标机制的引入

4.3.3 价格限额条件下需求侧响应的供电资源

4.3.4 辅助服务市场中需求侧响应的供电资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需求侧响应在独立输电商市场的实施模式设计

5.1 引言

5.2 需求侧响应在独立输电商市场中的运行问题研究

5.2.1 实时市场中的需求侧响应的实施

5.2.2 日前市场中的需求侧响应的实施

5.3 独立输电商市场中实施需求侧响应的风险规避问题

5.3.1 基于合同机制的价格波动管理

5.3.2 需求侧响应在辅助服务市场中的有偿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电力市场中市场组织模式设计

6.1 引言

6.2 电力现货市场中金融衍生产品的作用

6.3 模型构建

6.3.1 现货市场交易中的用户行为

6.3.2 电力现货市场中的发电商行为

6.4 模型运算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考虑供需侧要素的我国电力市场设计关键问题分析

7.1 引言

7.2 有效竞争电力市场设计关键问题与主要机制

7.2.1 有效竞争电力市场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分析

7.2.2 有效竞争电力市场的主要机制分析

7.3 我国建立有效竞争电力市场的主要挑战

7.4 我国有效竞争电力市场设计的建议

7.5 小结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目前我国电力市场改革已经进入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为了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改革,建立有效竞争的市场机制,需要对现有的市场结构和模式进行重新认识并调整设计。本文研究了供应侧、需求侧以及采用怎样的市场模式将这两个市场衔接组织起来等相关关键问题,提出了我国电力市场设计的相关政策建议。
   首先,通过构建能够反映竞争性电力市场多个关键要素的多机组竞价模型,从市场平均价格和产出效率两个方面,对统一竞价和差别竞价两种竞价模式进行了优劣比较;其次,针对发电侧市场中的发电容量增长变化建立了动态仿真模型,提出了基于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发电容量动态仿真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两项发电侧市场关键参数之间的协调性问题;第三,研究分析了电力市场中引入需求侧响应的总体设计以及实施模式设计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实施建议;第四,构建了电力交易者行为分析模型,分析了在现货市场、双边市场、金融衍生市场共存的情况下电力交易者可能的行为选择。
   研究表明,发电侧市场的竞价效率不仅取决于竞价模式设计与方法的选择,而且还取决于竞价模式设计以外的其他配套体系设计所带来的市场需求水平的高低;选择较低的电能价格上限和较高的容量价格有助于抑制发电容量的波动幅度,避免发电容量的过度投资,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建立有效的需求侧响应机制,能够明确各个市场成员的职责,有利于市场资源的充分利用与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现货与远期市场共存的混合电力市场组织模式下,引入金融衍生市场将更加有利于保持市场的流动性与市场的稳定性。
   最后,提出了有效竞争电力市场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和主要机制;总结了我国建立有效竞争电力市场的主要挑战;提出了我国有效竞争电力市场设计的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