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物与物的“剧场化”——浅谈雕塑与装置的融合
【6h】

物与物的“剧场化”——浅谈雕塑与装置的融合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剧场化”的概述

1.1 视觉艺术中的“剧场化”

1.2 物体与物体的“剧场化”

第2章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物与物的“剧场化”艺术发展脉络

2.1 物体与物体的“剧场化”的萌芽

2.2 “剧场化”的延伸:大地艺术、地景艺术

2.3 真实的和虚拟的剧场

第3章 物体“剧场化”艺术的语言特征

3.1挖掘材料自身的特性

3.2尺度与剧场效应

3.3 多维度的空间

第4章 物体“剧场化”在中国环境下的文化特征

4.1 背景

4.2从中国传统和民间艺术挖掘现代语言

4.3 关注社会、介入当下

第5章 物体“剧场化”与中国当代雕塑

5.1当代生活的反思

5.2自由表达的追求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致谢

注释

参考书目

展开▼

摘要

自上世纪60年代美国批评家迈克·弗雷德在《艺术与客体性》中正式提出“剧场化”以来,“剧场化”的艺术样式便逐渐走进浩瀚的艺术史,并迅速成为当代艺术中的主角(并不断的影响着当代艺术的先锋)。关于“剧场化”的概念、艺术现象以及在美术史上所引发的问题,一直被人们讨论和困惑着。本文试图通过对比分析传统的(有人物元素)“剧场化”,并进一步借助弗雷德的“剧场化”艺术观点,从而引出自己的物体与物体的“剧场化”概念。
  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融合了形形色色的风格、技巧、选材、主题、形式、目的和审美传统。如今国、油、版、雕、摄影、装置、陶艺等耳熟能详的艺术形式的分类和旧有的等级正在断裂,既定的艺术形式被重新审视,艺术门类趋向综合、边界模糊。本文试图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的艺术现象作为切入点,梳理物与物的“剧场化”艺术发展脉络,着重分析装置与雕塑是怎样融合的,融合后的艺术语言变化以及在艺术史上的发展趋势。文章分为五章进行论述,第一章主要阐明物体“剧场化”艺术是什么;第二、三章是追溯根源,采用举例论证的方式剖析其语言特征;第四、五章重点论述中国雕塑被装置冲击后的发展状态,简要地介绍了90年代以来“剧场化”艺术在中国发展的个案。并从中国独特的社会背景和本土文化阐述“剧场化”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价值和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