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重庆粗陶研究及在室内陈设中的应用
【6h】

重庆粗陶研究及在室内陈设中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摘 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第2章 重庆粗陶泥概述

2.1 重庆粗陶泥的发展历程

2.2 本研究所用粗陶泥的分布范围

2.3 重庆粗陶泥的材料特征

2.4 重庆粗陶泥的工艺特征

2.4.1 重庆粗陶泥的成型工艺

2.4.2 重庆粗陶泥的装饰工艺

2.4.3 重庆粗陶泥的烧制工艺

2.5 重庆粗陶泥的艺术效果和艺术内涵

2.6 重庆粗陶泥产业现状及转型设想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陶瓷室内陈设概述

3.1 陶瓷室内陈设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3.2 陶瓷室内陈设的材料优势

3.2.1 陶瓷材料应用于室内陈设的优势

3.2.2 重庆粗陶泥应用于室内陈设的材料优势

3.3 陶瓷室内陈设的艺术优势和艺术价值

3.3.1 陶瓷室内陈设的艺术价值

3.3.2 重庆粗陶泥材料应用于室内陈设陶艺的艺术价值

3.4 重庆粗陶泥应用于室内陈设的意义

第 4 章 粗陶泥材料应用现状及与在室内陈设中的应用

4.1 国内外陶艺家使用本土材料进行创作的现状和趋势

4.1.1 国内陶艺家使用粗陶材料的现状和趋势

4.1.2 国外陶艺家使用本土材料创作的趋势

4.2 常见室内陶艺陈设艺术品简析

4.3 重庆粗陶泥与室内陈设的结合方式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该选题在我的创作中的运用和体现

5.1 我的创作的概述

5.1.1 创作方案概述

5.2 室内陈设与具体空间关系的构思及创作方案的制定

5.2.1具体空间及现有陈设分析

5.2.2 适合于空间的陈设造型分析

5.2.3 适合于空间的室内陈设色彩分析

5.2.4 适合于空间的作品分布

5.2.5 创作方案小结

5.3 创作需要解决的难点

5.4 创作难点的解决方案

5.5.1 作品的成型方式

5.5.2 作品的具体装饰手法应用

5.5.3釉料选择

5.5.4装窑与烧成制度

5.5.5 作品在空间中的布置与展示

5.5.6 创作实际操作过程的创新点的小结

5.6 重庆粗陶泥材料在室内陈设中应用的前景展望

第6章结论

致 谢

注 释

参考文献

附 录

展开▼

摘要

陶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自陶器出现以来,因其多样的可塑性,稳定的耐用性,丰富的装饰性,一直在我国先民的生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然而自隋唐以来,随着白瓷、青瓷烧制的逐渐成熟,主导大众审美的统治阶级逐渐偏爱上白瓷与青瓷的洁净无瑕。时至今日,大众审美仍然认为只有瓷器才是高贵的,高档的。甚至还有人认为粗陶制品是粗糙的,低劣的。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错误的价值观念,是由于对材料的不了解和审美缺失而出现的偏见。 我在近几年的陶艺创作中也越来越多的使用到重庆本土出产的粗陶泥,并且在过程中发现重庆粗陶泥具有可媲美瓷泥的烧成温度、非常好的粘性、广泛的泥料、釉料兼容性,丰富的材料肌理和效果非常适合运用于制作陶艺作品。然而,目前,此种泥料仍然大量而单一的被用作制作泡菜坛和酒缸、米缸等的材料,烧制上也局限于煤炭烧制。材料的艺术美感很难被发掘出来。 同时,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工艺装饰物品逐渐走出展览馆,走进人们的生活中。在常见的室内环境诸如宾馆、酒店、民宿和一些高档的会所都可以看到很多各式各样的装饰物品。随着市场对于软装摆件的需求逐渐增大和工业技术的发展,装饰品的材料也越发的多样。目前广泛应用于室内软装的材料主要有原木、玻璃钢、玻璃、金属。陶瓷材料应用于室内软装多见于瓷板画和骨瓷灯罩、德化白瓷雕塑等,而粗陶泥材质的软装陶艺制品还比较少见。 在这样的背景下,将重庆粗陶泥材料应用于陶瓷室内陈设品的制作,探索粗陶泥室内陈设作品与空间的结合方式就显得很有意义。 本文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从对重庆粗陶泥的历史沿革、材料分布及使用情况、材料已知的工艺特征和艺术效果的梳理。二是对于陶瓷室内陈设品的应用现状简介,陶瓷材料应用于室内陈设品相较于其他材料的优势分析以及室内陈设品与空间和人的关系简介。三是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使用重庆粗陶泥材料创作一组陶艺室内陈设作品,并通过对实践中所出现的情况的记录与分析最终论证将重庆粗陶泥材料应用于室内陈设品制作的可能性。

著录项

  • 作者

    于瑛豪;

  • 作者单位

    四川美术学院;

  • 授予单位 四川美术学院;
  • 学科 艺术设计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唐英;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建筑设计;
  • 关键词

    重庆; 室内陈设;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