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低碳经济下碳排放权内在价值评估研究
【6h】

低碳经济下碳排放权内在价值评估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碳排放权性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碳排放权定价机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和不足

1.4.1 主要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碳排放权内在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

2.1 碳交易及碳市场的相关理论

2.1.1 排放权交易

2.1.2 国际碳市场简介

2.1.3 碳交易体制

2.1.4 我国碳交易两阶段性

2.2 碳排放权的资产性质与价值特征

2.2.1 资产性质

2.2.2 价值特征

2.3 评估方法概述

2.3.1 无形资产评估方法

2.3.2 本量利分析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碳排放权内在价值评估的模型构建

3.1 传统碳排放权的评估方法的不足分析

3.1.1 应用市场法评估碳排放权的技术分析

3.1.2 应用收益法评估碳排放权的技术分析

3.1.3 应用成本法评估碳排放权的技术分析

3.1.4 应用期权法评估碳排放权的技术分析

3.2 本量利分析法评估碳排放权的尝试

3.2.1 企业碳排放权的效应分析与本量利分析方法的配比分析

3.2.2 在本量利分析中引入生产模型

3.3 碳交易生产函数的介绍

3.4 变量设定与模型构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证研究

4.1 实证案例分析

4.1.1 案例背景

4.1.2 收入变量的计算

4.1.3 成本变量的计算

4.1.4 函数的化简

4.2 模型结果分析与检验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温室效应是目前全球环境问题中最为关注且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国际社会展开全球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暖问题。经过国际社会几次气候大会的召开,基本形成了全球降低碳排放的共识。而此次巴黎气候大会的召开,更是将碳减排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碳排放权交易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经济手段和市场手段,已在全球不同范围地展开。欧盟、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已建成并完善排放交易体系,在2011年,我国在全国范围的几个试点开展了碳交易,基本构建了碳市场。习近平总书记在巴黎气候大会上承诺,到2017年,中国将启动国家碳交易系统,对工业碳排放进行限制并要求企业为政府颁发的碳排放许可支付费用。而要构建这一系统,首先需要明确碳排放权的价值几何,才能对碳排放权合理定价,以便碳市场运行。
  本文经过分析认为,碳排放权在我国目前碳交易阶段应当被认定为无形资产,并详细分析了其资产性质和价值特征。在对碳排放权内在价值进行评估时,本文首先对传统的无形资产评估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这些方法存在一定不足,在进行碳排放权内在价值计算时不够合理、准确,因而本文引入管理会计中常用的本量利方法对无形资产进行分析。碳排放权对于企业而言,与土地等生产要素类似,是一项重要的新型生产要素。对于制造业尤其是有产生碳排放的行业来说,碳排放权是一项必需品,没有碳排放权便不能进行生产,因而碳排放权的价值应体现在其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程度。本文构建了碳排放权的本量利分析模型,通过衡量单位碳排放权所能产生的单位边际利润来评估碳排放权的内在价值,并选用我国火电企业的实际生产数据进行模型验证,以帮助企业进行碳排放权购买或开发决策,并为碳市场定价奠定基础。
  本文分为5个部分。第1章绪论,介绍研究背景及意义,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整合和分析,并指出创新点。第2章阐述碳排放权内在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首先介绍碳交易及碳市场的相关理论,接着分析碳排放权的资产性质和价值特征,最后介绍无形资产评估方法和本量利分析方法,为第3章模型构建提供理论依据。第3章碳排放权内在价值评估的模型,首先对无形资产传统评估方法做比较,再对本量利分析法的配比性进行分析,引入本量利分析方法的评估尝试,最后设定变量并构建模型。第4章实证研究,通过选取我国火电企业的实际生产数据,应用第3章所建模型进行碳排放权内在价值评估,并进行模型结果分析与检验。第5章研究成果和结论,对全文进行总结,阐述论文的研究成果,并对以后的研究提出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