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复位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临床研究
【6h】

复位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主要英汉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桡骨远端骨折的基础研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桡骨远端骨折治疗进展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1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1研究背景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特别是桡骨远端干骺端的粉碎骨折具有不稳定性,增加了治疗的难度。过去国内外均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石膏、夹板、功能支架)方法进行治疗,但存在固定不确实、再移位、并发症多、功能恢复不满意等问题。切开内固定手术方法只适用于极少数严重挤压并短缩畸形,年龄在45岁以下的骨折患者。也存在损伤大、费用高、并发症多等不足。因此,如何将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规范化,又具有中医治疗特色和疗效优势,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祖国医学在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很强的优势。但这些经验往往由不同的个体(医生)所掌握,同时又有一定的模糊性,这正是阻碍交流、影响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从过去大量的临床病例来看,粉碎骨折的不稳定性,使得目前的治疗手段,不能完全达到要求。特别在骨折的中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再移位和骨折断端短缩,后期遗留功能障碍。究其因为,关键在于骨折断端的复位力和牵引力,在瞬间和持续的力度上没有达到。
   2研究目的
   本文拟通过规范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外固定器械,使固定器械的复位和固定兼容化,器械应用的安全化,推拿理筋的时机和技巧系统化。从而真正实现“欲合先离、离而复合”和“制器以正之,以辅手法所不逮”的思想。寻找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最佳模式,提高骨折治疗的质量,最终建立一个规范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治疗体系(复位外固定器的设计、优势、安全性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等),形成一个具有中医治疗特色、符合现代生物固定要求的系统、规范、安全的骨折疗法。从而有利于临床医生掌握,并能够便于推广应用,逐步建立各医疗机构交流合作的渠道和资源共享的平台。
   3资料方法
   3.1一般咨料
   全部资料来源于我院创伤一科和创伤二科2005年8月-2008年5月期间的住院患者,分别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丝钉内固定及闭合复位外固定器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各30例。两组病例资料完整并获得随访。其中男8例,女52例,年龄34-85岁,平均60.27岁。左侧33例,右侧27例。所有骨折均为自行摔倒后,手撑地所致,均为闭合性骨折。按AO分型,其中A3型22例,B2型4例,B3型2例,C1型20例,C2型8例,C3型4例。
   3.2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3.2.1纳入标准
   3.2.1.1患者有外伤史。
   3.2.1.2符合桡骨远端骨折诊断标准。
   3.2.1.3桡骨远端骨折粉碎性的属于不稳定类型。
   3.2.1.4患者接受治疗。
   3.2.2排除标准
   3.2.2.1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
   3.2.2.2陈旧性骨折。
   3.2.2.3病理性骨折。
   3.2.2.4合并严重的危及生命的其他系统疾病或精神病。
   3.3研究方法
   对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采用配对设计方案。60例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为闭合复位外固定器外固定治疗组,对照组为切开复位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治疗组。配对要求:患者性别相同,年龄相仿(5岁以内),骨折类型相似(按A、B、C三型配对),骨折伤后时间在6个月以内的患者进行筛选配对,并在术后进行3个月、6个月、15个月随访,获得临床观察数据。
   3.4观察指标:根据疗效评价标准设计观察指标。
   3.4.1功能评价方面具体指标为:术前术后腕关节活动度,包括掌屈、背伸、桡偏、尺偏、旋前、旋后及握力。
   3.4.2.解剖评价方面具体指标为:术前术后X线掌倾角、尺偏角、下尺桡关节间距、关节面移位、桡骨短缩。
   3.5数据处理
   应用SPSS(V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计量资料均采用描述性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P值小于或等于0.05将被认为所检验的差别有统计意义。
   4结果
   4.1复位外固定器组术前术后影像学方面比较
   对复位外固定器组术前术后影像学比较采用t检验。各项测量指标的P值均小于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经复位固定器治疗后,3项术后指标优于术前指标。
   4.2钢板内固定组前后影像学方面比较
   对钢板内固定组术前术后影像学比较亦采用t检验。各项测量指标的P值均小于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经钢板内固定治疗后,3项术后指标优于术前指标。
   4.3内固定组与外固定组影像学方面比较
   组间术前术后影像学比较采用t检验。Groupl为外固定组,Group2为内固定组。p值大于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内固定组和外固定组。
   4.4内固定组与外固定组功能方面比较
   组间术前术后功能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其中测量次数代表6项指标的重复测量结果,亦即术前、术后4个不同时间点的测量数值。Groupl为外固定组,Group2为内固定组。测量次数的p值小于0.01,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这里指两组的术后指标都明显优于术前指标。Group的p值大于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间比较6项测量指标的术前术后结果没有明显差异。
   5结论
   5.1复位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可以取得与切开钢板内固定相近的疗效。其疗效是值得肯定的。
   5.2复位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可以通过筋束骨的理论解释。
   5.3复位外固定器提供的持续牵引力有利于桡骨长度的恢复。
   5.4基于外固定疗法体系的诸多优势,操作简单、微创、费用少、避免二次手术等,便于医院推广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