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传统金融机构农村小额信贷风险及业务模式研究
【6h】

传统金融机构农村小额信贷风险及业务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与本文相关的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本文的内容体系

1.5 本文的研究方法

1.6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小额信贷理论基础

2.1 小额信贷相关概念和特点

2.1.1 小额信贷的基本含义

2.1.2 小额信贷的基本特征

2.1.3 小额信贷机构的基本含义

2.2 小额信贷发展的理论背景

2.2.1 金融深化论

2.2.2 农业融资论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和管理成本理论

第3章 小额信贷的国内实践

3.1 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历程

3.2 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情况

3.2.1 依靠国际组织援助的非金融机构

3.2.2 传统金融机构

3.2.3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第4章 小额信贷发展的国际经验

4.1 福利主义阵营代表——孟加拉乡村银行(Grameen Bank, GB)

4.1.1 孟加拉乡村银行概述

4.1.2 孟加拉乡村银行发展的经验

4.2 制度主义阵营代表—印尼人民银行(Bank Rakyat Indonesia, BRI)

4.2.1 印尼人民银行概述

4.2.2 印尼人民银行发展的经验

第5章 传统金融机构农村小额信贷风险

5.1 小额信贷信用风险及防控困境

5.1.1 小额信贷信用风险

5.1.2 小额信贷信用风险成因

5.1.3 小额信贷信用风险防控困境

5.2 小额信贷利率风险及财务困境

5.2.1 利率风险

5.2.2 小额信贷财务困境

第6章 小额信贷业务模式研究

6.1 小额信贷业务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6.2 小额信贷业务模式创新的可行性

6.3 小额信贷业务模式研究

6.3.1 农户联保模式

6.3.2 “公司十农户”、“龙头企业十农户”、“龙头户十农户”、“基地十农户”等模式

6.3.3 “协会十农户”模式

6.3.4 质押、抵押模式

6.3.5 批发模式

第7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小额信贷自上个世纪60,70年代以来,在发展中国家取得巨大的成就,为发展中国家扶贫实践探索找到了行之有效的办法。我国是一个农业占很大比重的发展中国家,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距。一直以来,统筹城乡,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都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目标。在过去的20多年里,通过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我国大力推广小额信贷,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与国际上成功小额信贷机构相比,我国的小额信贷发展还差强人意。
   目前在我国根据资金来源和组织形态有三大类型的机构在从事小额信贷:一是依靠国际组织援助的非金融机构;二是开办小额信贷业务的传统金融机构;三是各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这其中农村信用社是小额信贷的主体力量。传统金融机构资金实力雄厚、机构覆盖面广,中国小额信贷要想大力发展,必然需要传统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但是,由于信用风险难以防控、利率又缺乏弹性,传统金融机构事实上不可能愿意大规模开展小额信贷。
   如果撇开小额信贷的放贷方式——信用发放,抓住小额信贷最本质的东西:为穷人/中低收入者提供金融服务,那么传统金融机构就可在小额信贷业务模式上进行大胆创新,创新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通过业务模式的创新,传统金融机构可以在控制信用风险的情况下更好地、可持续性地开展小额信贷服务,以便更好地满足穷人/中低收入者的金融需求,实现小额信贷的根本目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