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消痔灵注射治疗盆腔器官脱垂动态MRI及三重造影的影像学评价
【6h】

消痔灵注射治疗盆腔器官脱垂动态MRI及三重造影的影像学评价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动态MRI与三重造影静息和力排时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消痔灵注射术前与术后盆腔器官位置、运动和盆底形态,评价盆底动态MRI与三重造影形态学表现与盆腔器官脱垂的相关性。对比研究两种影像学检查结果之间的相关性,评价两种检查的价值和限度,筛选评价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注射术前后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从影像学角度观察注射术的临床疗效,尝试研究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病机理及消痔灵注射法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作用原理。
  方法:
  对30例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肛肠科就诊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于消痔灵注射术前1日、术后第15日分别行盆底动态MRI检查和三重造影检查(小肠造影+阴道造影+排粪造影)。静息与力排时两种影像学检查用于观测盆腔器官的位置、运动和盆底形态,以及诊断盆腔器官的脱垂和盆底病变。比较术前与术后动态MRI和三重造影表现之间的差异以及两种影像检查结果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1.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年龄比例数基本呈正态分布,平均年龄是48.87±12.70岁,其中以41~50岁年龄段者最多,达11例。
  2.术前患者常发生多个部位盆腔器官的脱垂。在检查时间上,三重造影操作较复杂,两种检查所需时间的比较,相差非常显著(P<0.01)。
  3.动态MRI和三重造影对诊断盆腔器官脱垂有很好的一致性,两种检查对评价直肠脱垂、小肠脱垂和肛直肠连接过度下降的诊断符合率为100%,其次为子宫颈脱垂(83.3%),动态MRI检查膀胱颈脱垂和盆底陷窝疝各5例与4例,三重造影均未能显示,两种检查方法对这两种疾病诊断符合率较低。
  4.消痔灵注射术前后比较,盆腔器官位置、动态MRI测量及三重造影参数测量均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动态MRI测量中膀胱颈位置(P<0.01)、子宫颈位置(P<0.01)、盆膈裂孔面积(P<0.01)、肛直肠连接位置(P<0.01)、直肠最远端距离H线的距离(P<0.01);三重造影测量中直肠最远端距离PCL线距离(P<0.01),肛上距(P<0.01),小耻距(P<0.01)和阴道内浸钡砂条下降距离(P<0.01)。
  5.消痔灵注射疗法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疗效肯定,创伤小,经济,安全。两种影像检查方法相比较,消痔灵注射术前盆腔器官脱垂发生频率较高,常发生于多个器官,与术后相比较,相差非常显著(直肠脱垂(P<0.01),子宫颈脱垂(P<0.01),小肠脱垂(P<0.01),肛直肠连接过度下降(P<0.01))。
  结论:
  1.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常表现为多个盆腔器官的脱垂和盆底病变,包括膀胱颈脱垂、子宫颈及阴道脱垂、盆底疝、肛直肠连接异常下降和完全性直肠脱垂等,同时伴有盆隔裂孔的明显增大。
  2.三重造影术和盆底动态MRI均可用于较全面评价多个盆腔器官的脱垂和盆底病变,并具有很高的诊断符合率,但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复杂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动态MRI结合三重造影术有助于更为准确、全面地评价盆底形态和盆腔所有器官的脱垂,为指导临床制定治疗计划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3.消痔灵注射术后盆腔器官脱垂明显改善,其治疗机理可能是通过消痔灵的刺激作用,在脱垂器官周围形成无菌性炎症,逐步瘢痕化与盆底结缔组织增生纤维化,使脱垂器官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重建盆底支持系统,从而恢复盆底支持系统的平衡,阻止脱垂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