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疗效评价指标与分期研究
【6h】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疗效评价指标与分期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临床疗效是中医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中医理论和实践的试金石。中医药介入艾滋病的治疗已有二十余年,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在于,建立一套既符合现代科学研究原则与国际通行的疗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又充分体现中医药自身特色且国内外同行认可与接受的疗效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属于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之“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疗效评价标准研究”课题的一部分研究内容。
  1目的:
  从临床评价的角度,采用深度访谈方法和现场调查方法进行艾滋病临床分期与疗效评价指标的研究,完善中医药疗效评价指标体系,为指导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2方法:
  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专家深度访谈研究。运用定性研究中的深度访谈法,围绕访谈主题,对8名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且来自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中的研究专家进行深度访谈。访谈前对8名专家的个人背景、所处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文化传统进行了相关了解,将访谈提纲在访谈前1-2天以电子版形式发到专家邮箱,以供专家浏览和了解访谈内容。按照访谈计划,和专家约定好具体访谈时间,访谈时选择安静的环境,每位专家的访谈时间在40分钟到1小时,访谈时做好现场记录和录音。访谈结束后将每位专家的访谈录音转录成逐字稿,然后进行分类归档,将每位访谈者的资料归于一个存档文件夹,对访谈资料进行全面的阅读和仔细参详,并分类存档与整理分析。
  第二部分为艾滋病临床分期与疗效评价指标的研究。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均为来自北京地坛医院门诊以及在艾滋病高发地区收集的艾滋病患者,一共430例。根据卫生部传染病标准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运用艾滋病PRO量表与艾滋病中医症状信息采集表对HIV/AIDS患者进行观察,比较处于不同分期的患者使用同一量表进行测试时的各领域及各条目的积分差异,并对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将结果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的参考,并提示不同分期的患者在艾滋病疗效评价指标选择中的侧重点和意义。
  3结果:
  3.1专家深度访谈研究
  专家深度访谈研究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有较大的灵活性与变化性,通过此次的范例研究,将深度方法应用于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研究领域的步骤进行了具体的探讨,同时对8名专家的访谈资料研究分析,从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疗效评价要多从患者自身感受出发、在不同分期关注的疗效评价指标应不同、评价指标目前不能脱离西医指标、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可以减轻西医抗病毒药物的毒副作用、患者服用中医药的态度积极对治疗有好的影响,这5个方面总结出专家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疗效评价方面的观点。
  3.2艾滋病临床分期与疗效评价指标的研究
  3.2.1艾滋病PRO量表调查结果
  接受调查的对象有430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根据艾滋病PRO量表的调查结果显示:HIV感染者为171例,其量表的总得分80.15±20.1;AIDS患者为259例,其总得分为87.13±23.0,高于HIV感染者的总得分,两组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3),说明HIV感染者的总体自我感受好于AIDS患者。
  在全身状况领域中,HIV感染者的得分低于AIDS患者的得分(p=0.0003),说明HIV感染者全身状况的自我感受明显好于AIDS患者。而其中得分最高的是疲乏感受,得分最低的是发热感受,说明患者疲乏程度较为严重。在“您乏力严重程度如何”、“您的气短严重吗”与“您感到发热吗”条目中,HIV感染者的得分与AIDS患者相比,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001;p=0.0019;p=0.0003),说明HIV感染者在这三方面的自我感受明显好于AIDS患者,随着疾病发展患者在这些方面自我感受的严重程度就愈加明显。
  在局部状况领域中,HIV感染者的得分低于AIDS患者的得分(p=0.0179),说明HIV感染者局部状况的自我感受好于AIDS患者。其中得分最高的是皮肤瘙痒感受,得分最低的是吞咽东西时的疼痛感,说明患者的局部状况中,皮肤瘙痒的感受较为严重;而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得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2622),说明皮肤瘙痒情况和临床实际相符--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都有相同程度的皮肤瘙痒感受。在“您有皮疹吗?”、“您感到心慌吗?”、“您腹泻严重程度如何?”条目中,HIV感染者的得分低于AIDS患者(p=0.017,p=0.0196,p=0.0001),说明HIV感染者在皮疹、心慌、腹泻三方面的自我感受明显好于MDS患者。
  在情志状况领域中,HIV感染期患者与MDS患者的每个条目的得分均大于2.5,均高于其他三个领域的条目得分,说明患者情志方面的自我感受上较差。在“您在乎别人说您是艾滋病患者吗?”条目中,HIV感染者的得分明显高于MDS患者(p=0.0147),同时也是整个量表中得分最高的条目,说明HIV感染者更为注重周围人对他的评价和看法。
  在能力状况领域中,HIV感染者得分低于AIDS患者(p=0.0005),说明HIV感染者在能力状况的自我感受明显好于AIDS患者。尤其在“您饭量好吗?”、“您生活能自理吗?”、“您能像以前那样持续干活做事情吗?”、“患病影响了您的性生活能力吗?”4个条目中,HIV感染者的得分均低于AIDS患者(p<0.0001),说明HIV感染者在饭量、生活自理能力、体力劳动和性生活能力方面的自我感受明显好于AIDS患者,随着疾病进展,患者在这些方面的自我感受也越来越差。
  HIV感染者在艾滋病PRO量表中得分最高的5个条目为:“您在乎别人说您是艾滋病吗?”、“您吃饭有胃口吗”、“您好忘事儿吗”、“您感到忧虑吗”、“您容易发火吗”;MDS患者在艾滋病PRO量表中得分最高的5个条目为:“您在乎别人说您是艾滋病吗?”、“您好忘事儿吗”、“您吃饭有胃口吗”、“您心情愉快吗”、“您容易发火吗”。
  3.2.2艾滋病中医症状信息采集表调查结果
  艾滋病中医症状信息采集表调查结果显示:全身状况包含10个症状,其中HIV感染者在消瘦、神疲、乏力、发热症状的得分明显低于AIDS患者(p<0.01),说明HIV感染者消瘦、神疲、乏力、发热的严重程度轻于AIDS患者。
  心脑系统包含8个症状,其中HIV感染者在目眩、心悸、气促症状的得分低于MDS患者(p<0.05),说明HIV感染者目眩、心悸、气促的严重程度轻于AIDS患者。
  肺系包含5个症状,其中HIV感染者在喘促、感冒症状的得分明显低于AIDS患者(p<0.01),说明HIV感染者喘促、感冒严重程度轻于AIDS患者。
  脾胃系统包含24个症状,其中HIV感染者在纳呆、口淡、口腻、饥不欲食、呃逆,这5个症状的得分明显低于MDS患者(p<0.01),说明HIV感染者纳呆、口淡、口腻、饥不欲食、呃逆严重程度轻于AIDS患者。
  肝胆系统包含6个症状,其中HIV感染者在口苦、耳鸣症状的得分明显低于AIDS患者(p<0.01),说明HIV感染者的口苦、耳鸣症状轻于AIDS患者。
  皮损包括7个症状,其中HIV感染者在体癣、痒疹症状的得分低于AIDS患者(p<0.05),说明HIV感染者在体癣、痒疹症状轻于AIDS患者。
  4结论:
  通过专家深度访谈研究可知,中医治疗艾滋病临床评价领域引入这种方法可以弥补定量研究的不足,而且在解决某些特殊问题有独到之处。运用专家深度访谈法,可以挖掘出专家用中药治疗艾滋病的真实感受及经验;其次,虽然目前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疗效评价指标不能脱离西医指标,但提示我们可以从不同分期关注不同指标、患者自身感受出发、患者服用中医药的态度等方面进行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疗效评价的研究。
  通过艾滋病临床分期与疗效评价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1)艾滋病PRO量表从患者自身角度出发采集信息,HIV感染者在全身状况、局部状况、情志状况、能力状况的自我感受好于AIDS患者,这与疾病进程的状况是相符的;(2)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情志状况的自我感受最差,尤其HIV感染者比AIDS患者更担心周围人对自己病情的知晓,提示可以将患者的情志状况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的参考;(3)HIV感染者在乏力程度、饭量、体力、性生活能力的自我感受明显好于AIDS患者,提示根据艾滋病不同分期可将这几个方面作为疗效评价指标进一步研究;(4)根据艾滋病中医症状信息采集表的调查结果显示:HIV感染者消瘦、神疲、乏力、发热、目眩、心悸、气促、喘促、感冒、纳呆、口淡、口腻、饥不欲食、呃逆、胃脘灼热、口苦、耳鸣、夜尿次数、腰膝酸痛、痒疹、体癣症状上明显轻于AIDS患者。
  本课题研究属于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之“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疗效评价标准研究”中的第三部分--病症结合临床分期的疗效评价指标研究课题,通过以上研究,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疗效评价指标研究提供了可参考的信息,同时将专家深度访谈法引入了疗效评价研究中。由于本研究者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和研究时间的限制,仅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疗效评价指标与分期研究做了初步探讨,其中存在不足,还需进一步探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