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毕希纳笔下的小人物分析——以沃伊采克为例
【6h】

毕希纳笔下的小人物分析——以沃伊采克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摘要

序论

第一章 毕希纳笔下的小人物形像

第一节 《丹东之死》中的小人物

一 小人物西蒙和几个底层市民

二 妓女玛丽昂和其他妓女

三 乞丐和卖唱的求乞者

第二节 《雷昂采与蕾娜》中的小人物伐勒利欧

第三节 《沃伊采克》中的沃伊采克和他周围的人

第二章 《沃伊采克》中的小人物代表——沃伊采克

第一节 剧本《沃伊采克》的版本和创作来源

第二节 《沃伊采克》中沃伊采克的塑造手法

一 概念隐喻的运用

二 民歌、圣经与童话的运用

三 其他写作手法的运用

第三节 沃伊采克形象的现实意义

第三章 毕希纳笔下小人物沃伊采克在德国文学史上的意义

第一节 德国文学史上典型的“小人物”形象

一 莱辛笔下的小人物“爱米丽娅·迦洛蒂”

二 格哈特·豪普特曼笔下的小人物“蒂尔”

三 布莱希特笔下的小人物“大胆妈妈”

四 亨利希·伯尔笔下的小人物“莱尼”

第二节 “沃伊采克”在德国文学史上的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格奥尔格·毕希纳(GeorgBuchner,1813-1837)是德国19世纪重要的革命家和剧作家。他的一生短暂却耀眼。在短短24岁的生命里,他进行过革命活动,创作了三部戏剧和一部小说,还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毕希纳先后创作了革命传单《黑森快报》(DerHessischeLandbote,1834)、戏剧《丹东之死》(DantonsTod1835)、《雷昂采与蕾娜》(LeonceundLena,1836)、《沃伊采克》(Woyzeck,1836)及中篇小说《棱茨》(Lenz,1835)。
   在这些作品中,毕希纳塑造了一个个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有革命家、王子、作家、也有各个领域的底层小人物。这些形象个个鲜活真实,性格复杂多面,从各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而从他笔下的小人物形象也可以看出,毕希纳对社会底层人始终怀有深深的同情。其中《沃伊采克》中的士兵沃伊采克可谓是社会最底层的一个代表。为了养活情人玛丽和他们的孩子,在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后,沃伊采克还需要兼职做多份工作。当玛丽终因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而背叛他时,精神本就处于崩溃边缘的沃伊采克万念俱灰,最终用刀杀死了玛丽。
   本论文以沃伊采克为例,对毕希纳笔下的小人物进行分析。因为毕希纳的小说《棱茨》主要以狂飙突进运动时期精神失常的剧作家棱茨为题材,所以本文的小人物形象主要取自毕希纳的其他三部戏剧。毕希纳的戏剧《丹东之死》是以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领导人丹东和罗伯斯庇尔的政治斗争为题材。虽然这部戏剧着力刻画的是当时革命时期的领导人,但毕希纳在其中也插入了一些小人物,即底层的市民、妓女和乞丐等。通过这些小人物的自述与对白,毕希纳让人清楚地看到了人民的愚昧和革命的盲目性,也让人看到革命并未能改善人民的生活,即便是革命领导人,也只是在被革命大潮推着往前走。
   在喜剧《雷昂采与蕾娜》中,本文选取了小公国王子雷昂采的仆人伐勒利欧这一小人物。《雷昂采与蕾娜》是一部讲述德国封建割据时期,两个小公国的王子和公主逃婚又结婚的荒诞喜剧。王子的仆人伐勒利欧奸懒馋滑,但乐观向上,乐于享受凡人的简单幸福,与王子雷昂采悲观厌世、生而无聊,苦于摆脱命运操控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沃伊采克》是一部未竟之作。毕希纳在去世前只完成了大部分场景的手稿,没有安排各个场景的顺序,再加上他手稿的个别部分字迹潦草难以辨认,出版该作的出版社都以自己的理解和研究为依据,版本差别较大。为此,本文在第二章对所研究的材料基础及所参考的版本进行了说明。
   此外,论文还从三个方面对毕希纳在塑造沃伊采克这一形象时所采用的手法进行了分析。一、概念隐喻的运用。概念隐喻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末由美国语言学家莱柯夫和约翰逊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人类的思维过程是通过隐喻构建起来的,隐喻便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在《沃伊采克》中,我们可以找到对理解全文颇为重要的概念隐喻。通过对隐喻背后深层含义的分析,我们可以对人物的思想活动与内心世界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一、民歌、圣经和童话故事的运用。毕希纳在戏剧中插入了大量民歌以及圣经故事和童话。这些民歌和童话围绕主人公沃伊采克,或烘托场景氛围和人物情感,或暗示下文,成为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三、对比、幻觉描述和细节描述的运用。《沃伊采克》剧中的人物关系、人物情感、人物心理很多都是通过对比来体现,为了刻画精神失常的沃依采克,毕希纳还对沃依采克的幻觉进行了生动的描述。此外他还在描述人物的贫穷与劳碌时运用了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逼真。
   为了阐述沃伊采克这一形象在德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本文还把沃伊采克置于德国文学史上几个比较典型的小人物形象之列,即莱辛笔下的艾米利娅·迦洛蒂、豪普特曼笔下的扳道工蒂尔、布莱希特笔下的大胆妈妈和伯尔笔下的莱尼。通过对这几个有代表性的小人物及其文学地位的分析,进一步论述毕希纳的《沃伊采克》在思想上与艺术上的深刻性与开创性。毕希纳创作了德国文学史上一类新的文学形象——社会最卑微的底层小人物。此外,毕希纳也给后来的自然主义文学和表现主义文学带来了深刻启迪。
   毕希纳的人生虽然短暂,却为这个世界留下了不朽的文学形象。他塑造的沃伊采克是德国小人物文学史上的典型形象之一。这部作品关注的是贫穷对小人物命运的影响,而这种贫穷正是由国家的不合理体制和制度造成的。从他对人物命运的理解与表现上可以看出,毕希纳对文学的功能和社会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对后世学者有着深远影响。在戏剧创作手法上,毕希纳也多有创新,即便在二百年后的今天,他的作品仍被不断搬上舞台,感染着现代社会的人们,也促使我们对社会、对人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