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印传统医学现代发展对比研究
【6h】

中印传统医学现代发展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语

文献综述

前言

1.研究目的、意义与背景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背景

2.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3 技术路线

3.中印传统医学政策法规与管理对比

3.1 印度

3.1.1 印度传统医学管理机构

3.1.2 印度传统医学立法

3.1.3 印度传统医学国家政策

3.2 中国

3.2.1 中国传统医学管理机构

3.2.2 中国传统医学立法

3.2.3 中国传统医学国家政策

4.中印传统医学医疗资源与服务对比

4.1 传统医学医疗资源

4.1.1 印度

4.1.2 中国

4.2 传统医学医疗服务

4.2.1 印度

4.2.2 中国

4.3 中印两国政府促进传统医学资源与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

4.3.1 印度

4.3.2 中国

5.中印两国传统医学高等教育对比

5.1 传统医学高等教育资源

5.1.1 印度传统医学高等教育院校数与招生数

5.1.2 中国传统医学高等教育院校数与招生数

S.1.3 印度阿育吠陀院校与中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平均招生数

5.1.4 中印两国传统医学高等教育院校主办机构

5.1.5 中印两国传统医学高等教育“师生比”与“生床比”

5.2 中印两国促进传统医学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

5.2.1 印度

5.2.2 中国

6.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科研对比

6.1 印度

6.1.1 印度AYUSH研究机构

6.1.2 AYUSH科研管理及经费来源

6.1.3 阿育吠陀研究的优先领域

6.2 中国

6.2.1 中医药及民族医药科研机构

6.2.2 中医药科技科研经费来源

6.2.3 中医药研究领域与科研成果

7.中印两国传统医学产业及国际贸易对比

7.1 印度

7.1.1 AYUSH生产企业

7.1.2 AYUSH相关进出口贸易

7.1.3 印度促进AYUSH产业与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

7.2 中国

7.2.1 中国中药生产企业

7.2.2 中医药相关进出口贸易

7.2.3 中国促进中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8.中印两国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对比

8.1 竞争对手分析

8.1.1 印度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目标与战略

8.1.2 印度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能力分析

8.2 中国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SWOT分析

8.2.1 内部优势因素分析(S)

8.2.2 弱点因素分析(W)

8.2.3 外部机遇因素分析(O)

8.2.4 威胁与挑战(T)

8.2.5 WT(弱点—威胁)战略:减少内部劣势,规避外部环境威胁

8.2.6 WO(弱点—机会)战略:利用外部机会,改变内部劣势

8.2.7 ST(优势—威胁)战略:利用自身优势,回避或减轻外部威胁

8.2.8 SO(优势—机会)战略:发挥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

9.对比结果

9.1 政策法规与管理

9.2 传统医学医疗资源与服务

9.3 传统医学教育

9.4 传统医学科研

9.5 传统医学产业及对外贸易

10.讨论与启示

10.1 讨论

10.1.1 立法及管理模式对传统医学发展的影响

10.1.2 中印两国传统医学资源与服务持续增长原因

10.1.3 我国传统医学服务能力高于印度原因

10.1.4 我国中医类医院增长速度高于中医类诊所原因

10.1.5 印度较我国具备显著传统医学人力资源优势原因

10.1.6 传统医学资源与服务发展不平衡原因

10.1.7 传统医学高等教育模式对临床医疗型人才培养的影响

10.1.8 传统医学科研管理及机构设置模式对科研发展的影响

10.1.9 印度传统医药产品出口贸易成药比例高于草药原因

10.2 启示

10.2.1 传统医学立法

10.2.2 传统医学管理

10.2.3 传统医学医疗资源与服务发展

10.2.4 传统医学高等教育发展

10.2.5 传统医学科研发展

10.2.6 民族医学及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

10.2.7 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

10.2.8 传统医药知识产权保护

创新点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查新报告

展开▼

摘要

中印两国传统医药是世界范围内最具有生命力及影响力的两种传统医学体系。中、印两国政府均承认并保护传统医学的发展,并且越来越重视发挥传统医学在国家卫生保健体系中的作用。印度传统医学历史、发展现状、国内外发展战略等都与中国传统医学存在极大可比性,是中国传统医学国际化发展强大的竞争对手。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对印度传统医学的情况了解并不多,尤其缺乏对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现代发展的对比研究。因此,有必要对印度传统医学管理、政策法规、医疗资源与服务、教育与科研、传统医药产业及国际化发展等现状进行研究,为中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国际化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国内对于印度传统医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印传统医学历史交流研究、印度传统医学典籍研究、阿育吠陀药物的现代实验研究等几个方面。近年来,国内关于阿育吠陀与中医学基本原理比较研究及中印传统医学医疗、教育、科研、MEDLINE收录文献量、国际影响力等对比分析也有报道。
  印度阿育吠陀典籍研究引起了欧美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在印度传统医典校勘、文本翻译等各方面均取得了卓越成果。随着印度传统医学的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欧美等现代医学发达国家分别开展了印度传统医学相关现代实验及临床研究,包括阿育吠陀理论研究、阿育吠陀草药研究、印度传统医学疗法研究、印度传统医学复方及食物补充剂研究等。中印传统医学对比研究也引起了部分印度学者的关注,有关于阿育吠陀与中医学基础理论、以及植物药质量控制、研发方向、管理政策等因素对植物药国际市场影响对比分析的文献报道。
  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的国家政策、管理、医疗资源与服务、教育、科研、产业等各方面的现代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当前我国传统医药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阐释对我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启示。本研究一方面可为我国传统医药本土发展及国际化发展提供借鉴,另一方面可以互通有无,促进中印两国传统医学交流与发展,并促进世界传统医学的健康发展。
  内容
  1.对比分析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现代发展现状与差异,主要包括:国家传统医学发展方针政策、传统医学管理、传统医学医疗资源与服务、传统医学科研、传统医学教育、传统医学产业及国际贸易等方面内容;
  2.对比分析中印两国促进传统医学发展的因应策略、具体政策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寻找我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阐释对我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方法
  1.文献分析法广泛收集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现代发展相关资料,通过国内、外传统医学相关期刊文献数据库、书籍、网络资源等获取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相关文献以及传统医学政策、法律、法规等相关文本,通过对相关文献及文本的系统查阅、分析、整理,分析中印两国传统医学发展现状与差异。
  2.统计分析法本研究收集了中印两国关于传统医学医疗资源与服务、传统医学教育、以及传统医学产业、贸易等官方统计数据,针对不同统计指标,进行了增长幅度、年均增长率、所占比例等计算,通过量化分析测度中印两国传统医学发展水平及存在的差异。
  3.比较推理法本研究比较分析了中印两国政府对传统医学的管理模式及促进传统医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及执行效果,从中分析两国的成功实践及对对方的借鉴与启示,并重点阐释对我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的启示。
  4.竞争情报学方法本研究采用竞争情报学“竞争对手分析”及“SWOT分析”法,对中印两国传统医学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进行分析,并阐释对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主要研究结果
  1.传统医学立法与管理
  1.1 对比结果上个世纪70年代初印度已实现对印度医学及顺势疗法的立法管理,印度传统医学采用医疗、教育、科研、产业集中管理模式,管理权集中,有利于印度国家传统医学相关政策的推行与实施;我国尚无传统医学立法,传统医学管理涉及多个部门,管理权分散,省级以下传统医药管理部门不健全。
  1.2 对我国的启示印度对传统医学立法并实施集中式管理,促进了印度传统医学医疗、教育、科研、产业等各方面的统一协调发展。对于我国而言,可在现行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加强对中医药的宏观管理,制定中医药相关法律,包括中医药基本法、中医药资源保护法、传统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加强传统医学主管部门对中医学及民族医学管理的集中度与主导权,健全省级以下各级传统医学管理机构,调整传统医学主管部门行政管理职能,从而促进中医药的法制化发展。
  2.传统医学资源与服务
  2.1 统计数据分析2012年,印度AYUSH医院3195个,约占政府办医院总数27.5%;床位数5.8万张,约占床位总数9.7%; AUYSH医生数为72.6万人,约占医生总数43.7%。2012年,印度提供AYUSH服务的区(县)医院占同类机构的76.3%;提供AYUSH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同类机构的51.6%;提供AYUSH服务的初级卫生保健中心占同类机构的35.7%。
  2012年,我国中医类医院3397个,占医院总数的14.7%;中医类床位数61.3万张,占床位总数的10.7%,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为35.7万人,占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13.6%;中医类诊疗量占总诊疗量15.1%;中医类出院人数占总出院人数的11.4%。
  2012年,中国每千万人口平均中医院数为25.1个,印度每千万人口平均AYUSH医院数为25.9个;中国每万人口平均诊所数为0.3个,印度每万人口平均AYUSH诊所数为0.2个;中国每万人口平均中医类医院床位数为4.5张,印度每万人口AYUSH医院床位数为0.5张;中国每万人口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数为2.6人,印度每万人口AYUSH执业医师数为5.9人。
  2012年,印度政府办AYUSH医院占AYUSH医院总数90.2%;政府办AYUSH诊所占AYUSH诊所总数的89.8%。2012年,中国政府办公立中医医院占中医医院总数的77.9%;政府办公立中医门诊部占中医门诊部总数的3.4%;政府办公立中医诊所占中医诊所总数0.2%。
  2.2 对比结果(1)与现代医学相比,中印传统医学医疗资源在各自整体卫生资源中所占比重均较低;(2)印度传统医学床位数与我国存在较大差距,但传统医学人力资源较我国有明显优势;(3)中印两国基层传统医学服务能力均相对不足;(4)印度传统医学医院及诊所均以政府办为主,中国中医类医院以政府办为主,而中医类诊所以非政府办、民营资本为主。
  2.3 对我国的启示
  (1)印度采取IQ/NIQ(IQ=Institutionally Qualified;NIQ=NonInstitutionally Qualified,即传统医学机构认证与非传统医学机构认证)相结合的传统医学医师执业注册模式,解决了印度医疗卫生不发达地区医疗卫生人员及服务不足的问题,促进了印度传统医学人力资源的发展。目前,我国也正在寻求解决师承及确有专长人员的执业注册问题,参考印度的实践经验,可在部分医疗卫生资源与服务不发达地区,尝试“非学历传统医学执业医师注册”模式,促进我国传统医学人力资源与服务的发展,政策实施初期可重点促进师承及确有专长人员得到行医许可。
  (2)目前我国尚存在传统医学医疗资源与服务在国家医疗卫生体系中所占比重较低、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建议以城乡基层为重点,加强传统医学医疗服务资源及人员投入,同时开展基层中医药人员中医专业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并采取优惠政策与激励措施,促进传统医学人才向基层流动;
  (3)目前我国中医类医疗机构中,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比例偏低,建议改善传统医学医疗机构资源配置,提高中医类医疗机构的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比例;并促进非中医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传统医学人员、设施、服务的发展;
  (4)保持传统医学服务的特色,避免中医医疗服务西化。
  3.传统医学教育
  3.1 统计数据分析2003-2012年间,印度阿育吠陀本科教育院校数及招生数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5%、1.4%,平均招生数年均增长率为-1.1%,2012年共有阿育吠陀本科院校260所,招生数约为1.0万人,平均招生数为40人/所,传统医学教育院校数与招生规模基本同步增长。2003-2012年间,中国高等中医药本(专)科教育院校数及招生数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2%、8.3%,平均招生数年平均增长率为5.0%。2012年共有高等中医药本(专)科教育院校45所,招生数约为9.2万人,平均招生数为2035人/所,高等中医药本(专)科招生规模大于院校增长。
  2012年,全印度有现代医学院校335所,招生数39474人(不包含口腔类本科及研究生医学院校数及招生数);共有AYUSH本科院校508所,招生数25586人,AYUSH硕士院校117所,招生数2493人。印度传统医学教育院校数超过现代医学院校,招生数量相差约1万人。2010年,我国共有现代医学院校119所,招生数25.6万人;共有中医类普通高等院校46所,招生数9.0万人。中国的传统医学教育规模显著落后于现代医学教育。
  3.2 对比结果
  (1)印度传统医学高等教育院校数量及招生数与现代医学教育院校发展基本同步,中国传统医学高等教育院校数量及招生数均落后于现代医学教育;
  (2)印度传统医学高等院校教育为“数量多,规模小”发展模式,重视“师生比”及“生床比”标准有利于培养高质量临床型传统医学人才;
  (3)中印两国均为多种传统医学体系高等教育并存状态,存在不同传统医学体系间及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
  3.3 对我国的启示
  (1)印度传统医学高等教育以“生床比”及“师生比”等标准作为准入条件,形成了“数量多,规模小”的高等教育模式,促进了印度传统医学临床型人才的培养。我国可通过鼓励民间资本举办传统医学院校教育(包括本、专科教育及中专教育等),作为我国现有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补充,重点促进面向基层的传统医学临床型人才培养。调整和完善传统医学院校教育结构和规模,制定专业设置、临床教育基地标准、制定师资标准、实验设施等标准、基础设施标准等,把合理的“师生比”、“生床比”作为传统医学院校建设的达标标准及民办传统医学院校的准入标准;根据社会需求及就业情况调整传统医学院校招生人数,改变传统医学高等教育院校盲目扩招造成的毕业生质量不高,就业困难的局面;
  (2)加强各类民族医学院校教育,建立独立的民族医药院校或者在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设立民族医药学院、民族医药系,或者设立相应的专业、专业方向等;制定传统医学传承教育与专业学位授予相衔接的政策,把师承制度纳入院校学位教育。
  4.传统医学科研
  4.1 对比结果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科研管理机制不同,印度传统医学科研管理较集中;中国传统医学科研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印度不同传统医学研究机构研究领域与方向各有侧重,中国传统医学专门研究机构多为综合性研究机构,容易造成重复立项及低水平重复;约85%印度传统医学研究机构设有相关临床机构,注重科研与临床实践的相互促进。
  4.2 对我国的启示
  (1)目前我国存在省、市及以下的综合性传统医学科研机构研究重点不突出的问题,可在现有各类“中医药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每个研究机构的重点研究方向,拓展中医药研究领域;
  (2)印度传统医学以疾病治疗为重点科研机构设置模式,有利于促进传统医学疗效的提高。我国可通过鼓励传统医学研究机构设立相应的诊疗机构,加强传统医学科研与临床的联系;以“提高临床疗效”为传统医学科研活动的出发点,并建立以临床疗效为核心的科研评价体系;另一方面,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使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5.传统医学产业及对外贸易
  5.1 统计数据分析2012年,AYUSH药品生产企业合计8785个,比2008年减少了388个,年均增长率为-1.1%。GMP认证企业总数为6687个,比2008年增加了1558个,所占比例从55.9%提高到76.1%。
  2011年,我国共有中成药企业1409个,比2009年减少了60个,中药饮片企业601家,比2009减少了67家。其中,大型中成药企业从2009年的24家增长为62家,大型中药饮片企业从无到有,增长到7家。通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企业数共159家。
  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ited Nations COMTRADE database,UNcomtrade)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药用植物出口总额为13.3亿美元,居于世界第一位;印度紧随我国之后,药用植物出口总额为7.9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
  5.2 对比结果
  (1)印度AYUSH药品生产企业总数减少,经GMP认证的AYUSH生产企业增多;AYUSH药品生产企业数量多于中药生产企业;中国中成药及中药饮片企业数呈下降趋势,但大型中成药及中药饮片企业有所增长;
  (2)印度传统医药产业在GMP认证等严格管理机制下,植物药国际贸易直追我国,成为传统医药国际贸易强国;
  (3)中印两国传统医药国际贸易都存在着以原料药为主,产品科技含量低的问题;在严格的标准化管理下,AYUSH成药出口额超过AYUSH草药出口额,我国中成药出口额与中药材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5.3 对我国的启示印度对传统医学产业实施从种植、生产、销售、国际贸易等集中式管理,并通过建立“国家传统医学药品标准实验室”,制定单、复方传统药品统一的国家标准等措施促进了传统医药产品的出品贸易。我国对传统医药产业的管理处于较分散状态,建议国家加强对传统医药产业的宏观管理,加强管理的集中度,并通过加强传统医药产品的标准化及药品生产企业的GMP管理等标准化管理,提高中成药在植物药出口贸易中所占份额;此外,推广“太极拳”等中医药保健方法与印度“瑜伽”相抗衡,促进中医药在世界各地的普及,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缩小中西方间文化差异,突破“文化壁垒”,拓展欧美市场;并可利用丰富的传统医学医疗旅游资源,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本研究首次全面、系统地梳理、归纳和对比了中、印两个最具影响力的传统医学大国在医疗、教育、科研、产业、政策以及国际化发展等方面的现状、水平、差异和特点,对于现代医疗环境下传统医学的定位、作用及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1.本研究首次发现印度采用IQ/NIQ(IQ=Institutionally Qualified; NIQ=NonInstitutionally Qualified,即传统医学机构认证与非传统医学机构认证)相结合的传统医学医师执业注册模式,解决了印度医疗卫生不发达地区医疗卫生人员及服务不足的问题,促进了印度传统医学人力资源的发展;
  2.本研究首次发现印度采取传统医学立法与集中式管理,促进了传统医学医疗、教育、科研、产业等各方面的发展,特别是传统医药产业从种植、生产、销售、国际贸易等集中式管理,利于标准化的实施与管理,促进了传统医药产品出口额的增长;
  3.本研究首次发现印度传统医学高等教育以“生床比”及“师生比”等标准作为准入条件,形成了“数量多,规模小”的高等教育模式,促进了印度传统医学临床型人才的培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