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东部地区CPI波动的偏离—份额模型分析
【6h】

我国东部地区CPI波动的偏离—份额模型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回顾

1.2.1 CPI实证分析的文献回顾

1.2.2 偏离—份额模型的文献回顾

第2章 通货膨胀的相关理论

2.1 通货膨胀的分类

2.2 通货膨胀的相关理论分析

2.2.1 货币数量论者的通货膨胀理论

2.2.2 凯恩斯的通货膨胀理论

2.2.3 新古典综合派与菲利普斯曲线

2.3 通货膨胀的原因

2.3.1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2.3.2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2.3.3 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

2.3.4 结构型通货膨胀

2.4 通货膨胀的度量指标及其选取

2.5 我国CPI的历史沿革

第3章 我国和东部地区OPI波动的实际情况分析

3.1 我国CPI波动的实际情况分析

3.2 东部地区与中国CPI波动对比分析

第4章 我国东部地区CPI波动的偏离-份额模型分析

4.1 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4.2 数学模型的建立

4.3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4.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随着经济市场化的不断改革,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逐渐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商品价格在全国也逐步实现趋同,随着市场机制的完善,各地区的物价具有一定的联动性,但是由于每个地区在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等因素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中国各地价格的波动并不均衡。国内外有大量的学者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全国通货膨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但是从区域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是由于共性因素,还是源于地区特有因素的比较少。基于此,本文将从此角度利用偏离-份额模型进行分析,来探析我国东部地区物价波动的原因。首先我们通过全国2001-2011的CPI数据和东部地区的CPI数据的实际波动情况进行了比较,发现东部地区CPI以及八大类的和全国的涨跌趋势是基本一致的,但是东部地区CPI及八大类的上涨幅度要小于全国的上涨幅度。在此事实基础上利用偏离-份额模型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区位份额为负,即东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对其CPI的增长是负效应,即东部地区CPI增长慢于全国的CPI增长的原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