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芪珀生脉颗粒对房颤大鼠模型心房肌电生理学及Cav1.2/CaM/CaMKⅡ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
【6h】

芪珀生脉颗粒对房颤大鼠模型心房肌电生理学及Cav1.2/CaM/CaMKⅡ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文献研究

文献研究一、中医药治疗Af的研究进展

文献研究二、Af心房重构与钙调控异常研究进展

前言

参考文献

实验研究

实验一、大鼠Af模型的建立及心房电生理学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芪珀生脉颗粒对Af模型大鼠Af持续时间及AERP影响的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芪珀生脉颗粒对Af模型大鼠心房肌Cav1.2/CaM/CaMKⅡ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四:芪珀生脉颗粒对Af模型大鼠心房肌Cx40蛋白及mRNA表达影响的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由于Af而导致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血栓栓塞及其并发症的出现,房室收缩的不一致性增高以及房室的机械功能障碍,其危险因素相互关联,使Af具有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目的:
  基于Af模型大鼠,以心房肌电重构以及结构重构为研究对象,对电重构中钙超载机制予以研究,并运用S1S2程控刺激的方法探究Af大鼠心房有效不应期的改变,对心房肌细胞离子通道蛋白与钙调控的相关蛋白及基因表达进行系统研究,探索Af模型发生维持机制的关键病理环节,并阐释芪珀生脉颗粒通过对心房肌钙离子通道及结构蛋白的影响治疗Af的机制。
  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1组20只,模型2组10只,以不同给药剂量,尾静脉给药进行造模条件优选。1%戊巴比妥钠麻醉运用生物机能系统描记大鼠标准Ⅱ导联心电图,并以Langendorff恒温恒流灌流系统,描记离体心电图,同时以S1S2程控刺激检测各组大鼠心房有效不应期。
  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将体重均衡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造模组(80只)2组,尾静脉注射Ach(99ug/mL)-CaCl2(10mg/mL)造模七天后,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稳心颗粒组(WXG)、维拉帕米组(Verap)、芪珀生脉大剂量组(High dose)、芪珀生脉中剂量组(Middle dose)、芪珀生脉小剂量组组(low dose),与正常组(Control)共7组,连续给药4周,期间持续尾静脉注射Ach-CaCl2。四周后,将大鼠1%戊巴比妥钠麻醉,运用生物机能系统描记大鼠标准Ⅱ导联心电图,并以Langendorff恒温恒流灌流系统,描记离体心电图,同时以S1S2程控刺激检测各组大鼠心房有效不应期。运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f模型大鼠心房肌Cav1.2、CAM、CaMKⅡ、RYR2、P-RYR2、SK2、Cx40蛋白表达程度,并运用RT-PCR方法检测Cav1.2、Cx40mRNA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心房肌超微结构。
  结果:
  1、大鼠Af模型的建立及心房肌电生理学研究结果
  1.1.造模7天各组大鼠造模成功率统计:
  造模7天各组大鼠Af造模成功率分别为:模型1组为100%,模型2组60%。
  1.2.造模7天各组大鼠Af持续时间结果
  各组大鼠造模7天Af维持时间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1组、模型2组Af持续时间均显著延长,p≤0.01;与模型1组比较,模型2组Af持续时间较短,p≤0.05。
  1.3.造模35天各组大鼠Af维持时间结果
  各组大鼠造模35天Af维持时间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1组、模型2组Af持续时间均显著延长,p≤0.01;与模型1组比较,模型2组Af持续时间较短, p≤0.05。
  1.4.造模35天各组大鼠心房肌有效不应期AERP结果:
  各组大鼠造模35天AERP结果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1组大鼠AERP显著缩短, p≤0.01,模型2组大鼠AERP缩短,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1组比较,模型2组大鼠AERP延长,p≤0.05。
  2、芪珀生脉颗粒对Af模型大鼠Af持续时间及AERP影响结果
  大鼠给药治疗四周后,A持续时间组间比较: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Af持续时间显著延长,p≤0.01;与模型组比较,维拉帕米组、稳心颗粒组、大剂量组、中剂量组以及小剂量组大鼠A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0.05。
  大鼠给药治疗四周后,AERP组间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维拉帕米组、大剂量、中剂量以及小剂量AERP显著缩短,p≤0.05。与模型组比较,维拉帕米组、稳心颗粒组、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AERP显著延长,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
  3、芪珀生脉颗粒对Af模型大鼠心房肌Cav1.2/CaM/CaMKⅡ信号通路影响的结果
  3.1.芪珀生脉颗粒对Af模型大鼠心房肌Cav1.2及CaV1.2mRNA表达影响结果:
  Cav1.2蛋白在正常组表达最高,在模型组表达最低,维拉帕米组、稳心颗粒组、芪珀生脉颗粒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大鼠经过4周给药治疗,均明显上调了Cav1.2蛋白表达水平。定量检测各组大鼠心房肌Cav1.2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各组间无显著差异
  3.2.芪珀生脉颗粒对Af模型大鼠心房肌CaM蛋白表达影响结果:
  CaM蛋白在正常组表达最低,在模型组表达最高,维拉帕米组、稳心颗粒组、芪珀生脉颗粒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大鼠经过4周给药治疗,均明显下调了CaM蛋白表达水平。
  3.3.芪珀生脉颗粒对Af模型大鼠心房肌CaMKⅡ蛋白表达影响结果:
  CaMKⅡ蛋白在正常组表达最低,在模型组表达最高,维拉帕米组、稳心颗粒组、芪珀生脉颗粒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大鼠经过4周给药治疗,均明显下调了CaMKⅡ蛋白表达水平。
  3.4.芪珀生脉颗粒对Af模型大鼠心房肌RyR2蛋白表达及RyR2蛋白磷酸化程度影响结果:
  RyR2蛋白在各组中表达无显著差异,RyR2磷酸化程度在模型组中最高,在正常组中最低,维拉帕米组、稳心颗粒组、芪珀生脉颗粒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大鼠经过4周给药治疗,均明显提高了RyR2磷酸化水平。
  3.5.芪珀生脉颗粒对Af模型大鼠心房肌SK2蛋白表达影响结果:
  SKⅡ蛋白在正常组表达最高,在模型组表达最低,维拉帕米组、稳心颗粒组、芪珀生脉颗粒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大鼠经过4周给药治疗,均明显上调SKⅡ蛋白表达水平。
  4.芪珀生脉颗粒对Af模型大鼠心房肌Cx40及Cx40mRNA表达影响结果
  4.1.芪珀生脉颗粒对Af模型大鼠心房肌组织肌Cx40及Cx40mRNA表达影响结果:
  Cx40蛋白在模型组表达最高,在正常组表达最低,维拉帕米组、稳心颗粒组、芪珀生脉颗粒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大鼠经过4周给药治疗,均明显下调Cx40蛋白水平;定量检测各组大鼠心房肌Cx40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各组间无显著差异。
  4.2.芪珀生脉颗粒对Af模型大鼠心房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正常组大鼠心房肌细胞内肌丝丰富且排列规则,线粒体形态良好,肌浆网排列正常;模型组大鼠心房肌细胞内肌丝及肌浆网排列紊乱,线粒体肿胀,部分出现空泡样改变,且细胞内分泌颗粒增多。经四周给药治疗,各治疗组心房肌病理改变均有所减轻,肌丝排列整齐,未发现线粒体嵴断裂等改变。
  结论:
  1、大鼠尾静脉注射Ach-CaCl2,持续给药35天造模成功率较高,Af模型大鼠心房肌出现典型的电生理学改变,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心房肌细胞Cav1.2、SK2蛋白表达下调、CaM、CaMKⅡ、Cx40蛋白表达上调、RyR2磷酸化程度增高。
  2、芪珀生脉颗粒可有效干预Ach-CaCl2所诱导的Af,缩短Af持续时间,延长心房有效不应期。
  3、芪珀生脉颗粒对Af的机制可能为上调心房肌Cav1.2、SK2蛋白表达,下调CaM、CaMKⅡ蛋白表达,降低RyR2磷酸化程度,减轻Af模型大鼠心房肌细胞内钙超载,恢复细胞内钙稳态。
  4、芪珀生脉颗粒通过下调心房肌Cx40蛋白,拮抗Af大鼠心房结构重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