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或有资本与银行资产证券化行为的相互影响研究
【6h】

或有资本与银行资产证券化行为的相互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引言

1.1研究背景

1.1.1或有资本的提出

1.1.2资产证券化与资本充足率要求

1.1.3或有资本与资产证券化的关系

1.2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1.3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第2章 文献综述

2.1国外研究进展

2.2国内研究进展

2.3关于文献的简要评述

第3章 我国关于或有资本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实践

3.1我国发行或有资本的实践

3.2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实践

第4章或有资本与资产证券化相互影响的经济学理论分析

4.1银行只进行资产证券化的情形

4.1.1模型设定

4.1.2优化问题

4.1.3均衡定义

4.2银行只发行或有资本的情形

4.2.1模型设定

4.2.2优化问题

4.2.3均衡定义

4.3银行同时进行资产证券化并发行或有资本的情形

4.3.1模型设定

4.3.2优化问题

4.3.3均衡定义

4.4几种情形的比较

4.4.1 发行或有资本对资产证券化的影响

4.4.2 资产证券化对发行或有资本的影响

第5章结论与政策建议

5.1本文结论

5.2政策建议

5.3本文的不足和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2008年的经济危机暴露了银行等金融机构面临危机时的脆弱,充分显示了金融监管方面的不足,特别是资本充足率要求的负面作用。危机出现之后,监管当局只关注银行能否满足资本充足率水平不低于8%的要求,而并不关心银行通过怎样的途径来满足这一要求。银行增加资本充足率的途径有两个:其一是通过出售资产或紧缩信贷从而减少风险加权资产;其二是通过融资补充新资本。但在危机时期,银行等金融机构从市场上获得资本变得越来越难,为了满足监管的要求银行往往采取紧缩信贷或者低价出售资产的方式来满足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这就使得银行的资产价格不断下降,加剧了系统性风险,形成恶性循环。这一现象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监管当局希望能够既控制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过度紧缩所导致的社会成本,避免危机向其他部门传染而导致系统性风险,又能满足银行资本充足稳健运行的目的。由此提出了或有资本。或有资本和资产证券化这两个工具都与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有关,且分别涉及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负债方和资产方。因此,本文建立经济学模型,分别讨论只进行资产证券化、只发行或有资本以及同时进行资产证券化并发行或有资本三种情形下,能够最大化银行在位股东利益的最优资产证券化比例、或有资本的最优发行量、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为银行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