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颐脑解郁方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机理及临床研究
【6h】

颐脑解郁方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机理及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英文缩略语

文献综述

综述一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

1病名

2诊断标准及临床表现

3发病率

4病因及相关因素

5发病机制

6治疗

7预后

参考文献

综述二郁证中医理论溯源

1郁证病名溯源

2郁证病因病机

3郁证辨证分型

4郁证治则治法

参考书目

综述三脑卒中后抑郁中医药治疗现状

1脑卒中后抑郁的中医认识渊源

2脑卒中后抑郁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3脑卒中后抑郁中医药治疗的常用方法

4针灸治疗

5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基础研究

引言

实验研究流程图

实验一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大鼠模型的建立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实验二颐脑解郁方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额叶皮层和海马5-HT、NE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实验三颐脑解郁方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模型大鼠额叶皮层和海马GFAP、BDNF、bFGF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

引言

临床研究方案流程图

临床资料

诊疗标准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附照片及说明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该课题研究在系统整理脑卒中后抑郁的古今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脑卒中后抑郁的病因病机特点和导师的临床经验,对颐脑解郁方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基础和临床作了初步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理,进一步加深中医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的认识,探索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该课题研究分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两部分.基础研究的主要内容:一、结合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特点,采用去除大鼠脑左侧皮层血管方法建立脑缺血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孤养方法,给予慢性不可预见的温和性应激,造成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大鼠模型.造模后对模型大鼠进行行为学测试,同时采用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模型大鼠大脑额叶皮质及海马等处进行形态学观察.二、导师唐启盛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对脑卒中后抑郁提出了新的病因病机认识,以益肾调气法组成的颐脑解郁方在临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该研究在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大鼠模型建立的基础上,通过观察颐脑解郁方对模型大鼠行为学及大脑额叶皮质和海马的5-HT、NB的影响,结果表明,治疗组大鼠蔗糖水饮用量明显增加,旷野试验中大鼠水平和垂直得分均增加,水迷宫法试验大鼠游至终点的时间明显缩短,错误次数减少,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证明颐脑解郁方能够改善模型大鼠倦缩少动、快感缺乏、兴趣减低、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等症. 三、该研究进一步观察颐脑解郁方对模型大鼠大脑额叶皮质及海马GFAP、BDNF、bFGF的影响,结果表明,治疗组大鼠大脑额叶皮质及海马GFAP、BDNF、bFGF表达增强,阳性细胞数目增加.提示颐脑解郁方可能通过调节GFAP、BDNF、bFGF,促进5-HT、NB等神经递质的表达,从而起到抗抑郁的作用,同时也能促进运动神经元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表现. 临床研究的主要内容: 导师唐启盛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对脑卒中后抑郁提出了新的病因病机认识,认为脑卒中后抑郁的基本病机为中风后脏腑虚衰,肾虚精亏,气机不调,水津输布不利,痰瘀胶结,痹阻脑络,脑窍被蒙,髓海失养,脑失所充而致.因此不能单纯采用疏肝解郁之法,而应以益肾疏肝,调气活血,解郁安神为大法,组成的颐脑解郁方在临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该研究选取轻、中度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医辨证为血瘀型,共60例病例,进行平行对照观察,通过颐脑解郁方+益母草和逍遥散+益母草的疗效对比,发现颐脑解郁方明显优于逍遥散的疗效,进一步验证了益肾调气法治疗该病的优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