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复康平防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药效学研究及机理初探
【6h】

复康平防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药效学研究及机理初探

代理获取

目录

独创性声明和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英文缩略词

综述一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与研究进展

综述二体感诱发电位与神经根型颈椎病

前言

第一部分复康平防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药效学研究

一复康平对颈神经根炎模型大鼠体感诱发电位、脊髓病理形态学及痛阈的影响

二复康平对坐骨神经结扎压迫模型大鼠肢体运动功能及痛阈的影响

三复康平抗炎作用研究

四复康平镇痛作用研究

第二部分复康平防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机理初探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图1-3

附图4-6

展开▼

摘要

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是神经根受各种因素侵袭损伤而导致其支配区域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而引发的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颈椎病在我国成人中的患病率大约为3.8%~17.6%。按现有人口保守推算,至少有5000万至1亿人正在受到颈椎病的折磨。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类型,约占其总发病率的60%~70%。医学界最早关于颈椎病的概念,大多源于神经根型,可谓颈椎病之代表。一般而言,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然而令人担忧的是,由于伏案工作时间及种类的增加,电脑的普及,私家车的大量增多及高枕、睡软床等诸多因素,近年来颈椎病的发病正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因此,深入探讨其发病机理具有重要的医学及社会意义。 复康平(FuKangPing)由桂枝、黄芪、杜仲、续断四味中药组成,具益气温经、和营通痹、强筋健骨之功效。中医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机多责之于肝肾渐亏,兼气虚血脉不畅,以致颈骨不健,血营不足,在此基础上,若持续劳损或感受风寒湿邪,即易引起骨质退化而成此“痹证”。该病以气虚、肝肾不足为本,风寒湿痹阻血脉为标。治则当以温通血脉为先,扶正健骨为要。方中以桂枝为君药,性温、味辛甘,功擅温经散寒、通利血脉。更重要的是,它是上肢的引经药,对上肢颈肩痛最宜,正如天师所曰:“手之麻木,乃气虚而风湿中之,必须用手经之药引入手中,而祛风除湿之药始能有效,否则,亦甚无益……得桂枝,始能入于手经也”。黄芪为臣,性微温、味甘,具补气升阳、益卫固表之作用,与桂枝合用共奏益气温经、和营通痹之效。辅以杜仲、续断补益肝肾,强筋健骨以治其本。诸药合奏,气旺血充,营卫调和,经脉通畅,筋骨得健,痹痛得除。 本研究结合目前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现状,采用神经电生理学方法、酶联免疫分析、放射免疫测定、免疫组织化学等手段,同时结合抗炎、镇痛药理学实验,分析探讨了复康平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防治作用及可能机制。 第一部分复康平防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药效学研究 1复康平对颈神经根炎模型大鼠体感诱发电位、脊髓病理形态学及痛阈的影响 目的:研究复康平对颈神经根炎模型大鼠一般行为活动、体感诱发电位、脊髓病理形态学及机械性压迫所致痛觉敏感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椎管插线法(以颈6、7神经根为中心在大鼠椎管内放置渔线,压迫神经根致局部炎症)制作颈神经根炎大鼠模型。观察造模后1个月内大鼠的一般行为活动;采用神经电生理学技术测定造模3、7、14天后大鼠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的脊髓及皮层传导时间;HE染色观察造模后第7、14天大鼠脊髓组织的病理形态学;采用快蓝染色法测定造模7、14天后大鼠脊髓外侧索神经纤维脱髓鞘致空泡变性的面积;采用痛阈检测法测定造模第1、7、14天大鼠的痛阈值。结果:颈神经根炎模型建立后,大鼠表现为:动作迟缓、精神不活跃;手术侧上肢紧贴胸前,不能触地,肘、腕关节不能活动,各趾间紧缩;手术侧上肢无法抓握食物;用棉签等物轻触颈神经分布区,大鼠身体不断躲闪,同时持续不断的嘶叫;造模9天左右,上述现象开始逐渐减弱并最终消失。SEP检测结果显示,造模后大鼠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的脊髓及皮层神经传导时间明显延长,同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这种神经传导时间的延长现象可维持到造模14天后。HE染色结果显示,造模7天后,脊髓神经元细胞数目减少;痛阈检测结果显示,造模后大鼠痛阈值明显降低,出现了痛觉敏感现象,同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这种痛觉敏感现象可维持到造模14天后。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本模型症状(动物一般行为障碍,脊髓及神经结构、功能改变,痛觉敏感等)出现早,3天即可看到明显的改变;持续时间长,可以持续到造模14天后。同时压线部位脊髓及神经根局部组织中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增多(参见后文),这些细胞因子的出现可能是导致症状出现的直接原因。经药物治疗后,复康平组大鼠手术侧肢体力量的恢复明显优于同期模型组大鼠;手术侧肘关节及足由可轻轻触地逐渐恢复至可完全着地,直至活动比较自如所需时间较模型组大鼠明显缩短;手术侧上肢抓握能力及肢体活动的协调性明显优于同期模型组大鼠,且抓握食物后不易掉落;表明复康平能显著改善颈神经根炎模型大鼠的一般行为障碍。SEP检测结果显示,造模3天后,复康平3g/kg、6g/kg均可明显缩短模型大鼠的脊髓及皮层传导时间;造模7天后,复康平6g/kg可明显缩短模型大鼠的脊髓传导时间,复康平3g/kg、6g/kg可不同程度地缩短模型大鼠的皮层传导时间;造模14天后,复康平6g/kg可明显缩短模型大鼠的皮层传导时间;表明复康平能够缩短由于脊髓及神经根损伤引起的脊髓及皮层传导时间的延长。HE染色结果显示,造模7天后,复康平组脊髓神经元数目较模型组多;小胶质细胞的增生受到抑制;脊髓外侧索及后索神经纤维空泡变性程度较模型组减轻。造模14天后,复康平组小胶质细胞的增生受到显著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性增生亦受到明显抑制,胶质瘢痕形成减少;脊髓外侧索及后索神经纤维空泡变性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脊髓外侧索空泡面积测定结果显示,1.5g/kg、3g/kg、6g/kg复康平可显著缩小造模7、14天后大鼠脊髓外侧索空泡变性的面积。痛阈检测结果显示,3g/kg、6g/kg复康平可明显提高造模第7、14天大鼠的痛阈值。结论:复康平可明显改善颈神经根炎模型大鼠的一般行为障碍,提高感觉神经传导功能,显著减轻脊髓及神经纤维的病理性损伤,并能改善其痛觉敏感状态。 2复康平对坐骨神经结扎压迫模型大鼠肢体运动功能及痛阈的影响 目的:研究复康平对坐骨神经结扎压迫模型大鼠一般行为活动、肢体运动功能及机械性压迫所致痛觉敏感的改善作用。方法:参照Bennett方法制作大鼠急性/亚急性坐骨神经结扎压迫模型。观察造模后1个月内大鼠的一般行为活动;采用改良的Rivlin斜板法测定造模前及造模后第1、2、3、4、5、6、7、10天大鼠斜板实验的临界角度值;采用痛阈检测法测定造模第7天大鼠的痛阈值。结论:复康平可明显改善坐骨神经结扎压迫模型大鼠的一般行为障碍,对坐骨神经结扎压迫模型大鼠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能改善其痛觉敏感状态。 3复康平抗炎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复康平对急性、亚急性及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的影响,以明确其一般抗炎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及大鼠棉球肉芽肿模型考察复康平的抗炎作用。结论:复康平对急性、亚急性及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4复康平镇痛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复康平对化学及机械刺激所致疼痛的影响,以明确其镇痛作用。方法:采用醋酸致小鼠扭体法疼痛模型,测定其扭体反应次数;采用痛阈检测法测定正常大鼠的压力痛阈值。结果:复康平3g/kg、6g/kg可显著减少0.6%冰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复康平1.5g/kg、3g/kg、6g/kg可显著提高正常大鼠的压力痛阈值。结论:复康平对化学及机械刺激引起的疼痛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第二部分复康平防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机理初探 1复康平对颈神经根炎模型大鼠脊髓及神经根组织IL-1β、IL-6、TNF-α及IL-10含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复康平对颈神经根炎模型大鼠造模3天后脊髓及神经根组织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0(IL-10)含量的影响。 2复康平对颈神经根炎模型大鼠血浆PGE2含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复康平对颈神经根炎模型大鼠造模7、14天后血浆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椎管插线法制作颈神经根炎大鼠模型,造模7、14天后,大鼠颈总动脉取血,分离血浆,以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浆中PGE2的含量。结果:造模后大鼠血浆PGE2含量显著升高,复康平6g/kg可显著降低造模7、14天后颈神经根炎模型大鼠血浆PGE2的水平,3g/kg复康平可明显降低造模7天后颈神经根炎模型大鼠血浆PGE2的水平。结论:复康平可明显降低颈神经根炎模型大鼠血浆PGE2的异常升高。 3复康平对颈神经根炎模型大鼠脊髓灰质COX-2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复康平对颈神经根炎模型大鼠造模7、14天后脊髓灰质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椎管插线法制作颈神经根炎大鼠模型,造模7、14天后,大鼠压线部位脊髓组织石蜡切片,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脊髓灰质COX-2蛋白的表达。结论:复康平可抑制神经根炎模型大鼠脊髓灰质COX-2蛋白的异常表达及激活。 综上所述:复康平对脊髓及神经根受压迫损伤后神经系统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脊髓组织炎症反应及空泡变性、痛觉敏感性增强以及脊髓及神经根受损后局部组织炎性介质的合成、释放等具有较为明显的对抗作用;同时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通过重建炎性细胞因子&抗炎细胞因子的动态平衡及抑制环氧合酶2的表达进而下调前列腺素E2的含量可能是其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作用环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