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一种基于IPSec的新型IPv6实验原型系统
【6h】

一种基于IPSec的新型IPv6实验原型系统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前言

1.1IPv6研究的意义

1.1.1 IPv6在全球信息化进程中的战略地位

1.1 2 IPv6技术对中国的特殊意义

1.1.3尴尬的现实和我们的对策

1.2我们的选题和课题的来源

1.3论文创新点和论文结构的安排

1.3.1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1.3.2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NAT-PT的改进—链路层部分的设计与实现

2.1 NAT-PT介绍

2.2原有NAT-PT解决方案

2.3链路层部分的设计与实现

2.3.1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发送任意数据包的Packet Socket技术

2.3.2所采用的技术路线——邻居发现技术

2.3.3链路层部分程序的总体结构

第三章MOBILE IPV6简介及其与NAT-PT结合说明

3.1 MOBILE IPv6介绍

3.1.1移动IPv6的工作原理

3.1.2移动节点绑定更新功能

3.2 MOBILEIPv6和NAT-PT结合的必要性

3.2.1从IPv6的优点说起

3.2.2结合的必要性和使用场所举例

3.3二者结合的具体设计与实现

3.3.1所采用的技术路线

3.3.2二者结合部分程序的总体结构

第四章IPSEC简介

4.1 IPSEC体系结构

4.2IPSEC的安全协议

4.2.1认证报头协议AH

4.2.2封装安全载荷ESP

4.3安全联盟

4.3.1安全联盟的概念

4.3.2安全联盟的特点

4.4实现模式

4.5 IPSEC实施

4.5.1IPSec实施组件

4.5.2IPSec基本协议

4.5.3 SPD和5ADB

4.6IPSEC协议处理

4.6.1外出处理

4.6.2进入处理

第五章IPSEC在实验原型系统中应用的方案与实现

5.1实验原型系统中安全问题分析

5 2IPSEC应用方案的选择

5.3系统总体框架

5.4处理模块框架

5.5功能模块框架

5.6IPSEC应用方案的实现

5.6.1实现目标

5.6.2 AH处理部玢的程序总结结构

5.6.3 SA部分的程序总结结构

5.7实现工具平台

5.7.1硬件平台

5.7.2软件平台

5.7.3协议要求

5.8小结

第六章测试报告

6.1实验环境的搭建与配置

6.1.1网络环境的搭建

6.1.2实验环境的配置

6.2测试报告及分析

6.2.1测试环境

6.2.2链路层部分测试及分析

6.2.3 MobileIPv6与NAT-PT结合测试及分析

6.2.4IPSec模块部分测试及分析

第七章总结与展望

7.1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7.2本论文的成功之处

7.3本论文的不足之处

7.4未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MOBILE IPV6 DRAFT在安全方面的进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由于未来大容量的移动通信的要求,用IPv6技术来替代IPv4技术对于大量的移动终端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中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