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公检法机关违法传播信息问题研究
【6h】

公检法机关违法传播信息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法律规定

一、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及其个人信息等概念界定

(一)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二)个人信息

(三)隐私权还是名誉权?

(四)公检法机关

二、保护犯罪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法律规定

(一)国内现行法律法规

(二)国际公约

第二章 案例分析:公检法机关在新闻报道中的消息源角色

一、公检法成为媒体消息源的几种形式

(一)公安机关公开通报——以哈医大杀医案、李某某强奸案为例

(二)通缉令和户籍资料

(三)法院审判及判决书

二、对比案例:印度黑公交案

第三章 公检法机关成违法消息传播源的原因

一、法律制度:不完善、不衔接

(一)2012年刑诉法修订前:相关法律存在矛盾之处

(二)2013年新刑诉法生效后:问题仍难完全解决

二、公检法机关:管理不严格、监督缺位

三、新闻媒体:采访不守底线,法治意识缺乏

四、犯罪未成年人:更加弱势,难获救济

第四章 公检法机关披露犯罪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引发的问题

一、直接后果

(一)法律成一纸空文

(二)权威信息源推动新闻大战

(三)社会舆论对违法披露信息行为的纵容

二、延伸问题

(一)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的公众知情权与隐私权保护之争

(二)公检法作为信息源是否可以作为媒体侵权抗辩理由?

第五章 各国(地区)经验及建议

一、各国(地区)经验

(一)美国

(二)英国

(三)德国

(四)我国台湾地区

二、相关建议

(一)解决相关法律的衔接问题

(二)公检法机关承担起“第一把关人”的角色

(三)媒体的新闻报道规范

(四)确立对相关问题的监督主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法律规定新闻媒体不得披露犯罪未成年人的姓名、照片等可以推断该未成年人身份的信息,公检法机关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亦不得公开或者传播犯罪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但在实践中,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的个人信息被公开传播的现象仍时有出现。其中,格外需要注意的是,公检法机关在某些报道中充当了消息源的角色,违法传播了此类信息,典型的案件如李某某强奸案、哈医大杀医案等。
  本文着眼于公检法机关在媒体违法报道中的消息源角色,通过对几个典型案例的追踪,分析、总结公检法机关,特别是公安机关和法院违法传播信息的类型、原因及导致的结果,最后梳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本文的第一章主要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个人信息等主要概念进行了介绍,同时总结了我国现行的保护犯罪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法律规定,特别是针对公检法机关的规定,以及国际公约中对“少年犯”的特殊保护。第二章通过对李某某强奸案、哈医大杀医案等案例的具体分析,总结公检法机关披露犯罪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几种形式,并与印度黑公交案进行对比,比较印度在类似案件中的处理方式。第三章分析了造成公检法机关违法传播信息的几种原因,其中包括法律漏洞、法律执行效果差、媒体方面的原因等。第四章结合之前的案例分析,指出公检法机关披露犯罪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导致的结果,包括直接结果以及产生的延伸性问题。
  最后一章分为两部分,针对公检法机关在未成年犯罪案件中的信息发布和媒体应对问题,该章首先介绍了美国、英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对此类问题的法律规定和行为规范,然后结合全文给出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