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OBS/GMPLS互联控制接口与网络管理端的设计与实现
【6h】

OBS/GMPLS互联控制接口与网络管理端的设计与实现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词索引表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光网络的发展

1.2光交换技术

1.2.1光路交换(OCS)和光分组交换(OPS)

1.2.2光突发交换技术

1.2.3光突发交换网络

1.3基于MPLS的光突发交换技术

1.4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OBS/GMPLS互联网络控制接口的设计与实现

2.1 OBS/GMPLS互联网络架构

2.1.1 GMPLS试验平台的网络架构

2.1.2 Over-lay互联网络模型

2.2控制接口设计

2.2.1 OBS边界节点的功能模块

2.2.2五种OBS/GMPLS互联控制接口信令

2.2.3 OBS/GMPLS互联控制接口信令处理流程

2.3实验平台及结果演示

2.3.1 OBS/GMPLS互联实验平台

2.3.2 OBS/GMPLS互联实验结果

第三章OBS/GMPLS互联体系中OBS网络管理端的设计与实现

3.1基于SNMP的OBS/GMPLS互联网络管理模型

3.1.1 OBS/GMPLS互联网络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3.1.2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3.1.3 OBS/GMPLS互联网络管理系统模型

3.2 OBS/GMPLS网络管理系统管理端的实现

3.2.1 OBS系统SNMP管理端的模型设计

3.2.2用户界面模块

3.2.3 SNMP协议通信模块与动态链接库

第四章论文总结与展望

4.1基于Over-lay模型的OBS/GMPLS控制接口

4.2 OBS/GMPLS互联网络管理系统管理端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近年来,光突发交换技术(OBS)由于其技术上的优势被认为是下一代IP/DWDM全光网络的一种可行性方案,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本论文围绕OBS网络与GMPLS网络的互联做了如下两方面的工作: 第一,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层叠模型的OBS/GMPLS互联控制接口,根据互联提出的Group LSP的概念,设计了五种信令来建立和拆除链路,并对接口工作的流程以及交互相关事务进行详细的描述。最后通过模拟业务获取的实验结果对互联控制接口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实验结果证明,该控制接口可以很好地适应目前的互联网络。 第二,对互联架构中OBS系统网络管理的管理端进行了设计和实现。论文从OBS/GMPLS互联网络管理的需求和特性出发,将管理端的实现分为三个重要模块:用户交互界面、动态链接库和协议通信模块,并介绍了三个模块的设计和实现,该管理端目前已部署于实验室的OBS/GMPLS互联平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