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银行数据大集中后的风险分析与防范
【6h】

银行数据大集中后的风险分析与防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数据大集中情况介绍

1.1.1数据大集中的含意及模式

1.1.2数据大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2国内外金融行业信息系统集中方式综述

1.3国内银行迫切实施数据大集中的动力

1.4国内银行业实现全国性数据大集中的可行性

1.5数据大集中的项目周期

1.6课题实际意义与主要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数据大集中后潜在的风险分析

2.1系统风险

2.2管理风险

2.3数据分析与加工的风险

2.4业务操作风险

第三章数据大集中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3.1要建立相应的灾难备份中心

3.1.1灾难备份和灾难恢复的定义

3.1.2国家高度重视信息系统灾备

3.1.3灾难恢复的重点等级

3.1.4灾备中心建设应注意的几点

3.1.5容灾保障应具备的体系内容

3.2建立风险预警监控平台

3.2.1监控系统的实现目标

3.2.2监控系统的特点

3.2.3监控系统的功能

3.3建立集中事后监督系统

3.3.1事后监督系统的实际意义

3.3.2事后监督系统的目标

3.4加强网络建设

3.4.1网络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

3.4.2建立完善的安全监控机制

3.5加强管理和制度建设

3.5.1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3.5.2加强业务制度建设

3.5.3加强后台运行流程管理

3.5.4加强系统运行的反馈机制

3.5.5加强银行计算机安全法制观念

3.5.6加强运行系统安全审计机制

3.5.7加强信息技术风险监管

3.6加强人员培训,增强风险意识

3.6.1加强人员素质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3.6.2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柜员自我防范能力

3.7要高度重视新产品的开发和切换工作

第四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加入WTO后,为中国各行业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伴随着2006年底我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在我国不断加速扩张,以进一步增强其市场分额,作为国家重要经济命脉之一的银行业被推到了金融全球化竞争的最前沿。为了缩小差距,迎接入世挑战,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九五”期末开始掀起以数据大集中为主线的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浪潮,以期在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之前革除各分支机构的各自为政、客户资源割裂而引致的业务创新滞后的弊端。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银行数据集中在我国已成为金融业电子化建设的热点,数据集中为商业银行的业务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平台,为商业银行的整体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仅是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业务创新和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举措,而且是我国商业银行电子化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必由之路。数据大集中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数据大集中的方式也不是无懈可击的,如果不处理好数据大集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将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意义,并有可能产生严重后果。数据集中的同时风险也在集中,其风险的危害将是全局性、灾难性的。 本研究以保证银行业的各项业务的安全稳健运行为根本出发点,对数据大集中所要考虑的风险及控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介绍了银行数据大集中的情况和分类,对数据集中后的可能会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针对相关风险的防范方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