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IPv6网络中应用HIP和ILNP解决Multi-homing和移动IP研究与实验
【6h】

IPv6网络中应用HIP和ILNP解决Multi-homing和移动IP研究与实验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Multi—homing组网和移动IP的研究背景

1.1.2 Multi—homing组网和移动IP的发展现状

1.1.3 Multi—homing组网和移动IP中面临的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及主要工作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NAT66的基础理论

2.1 研究背景

2.1.1 Multi—homing组网和移动IP的研究背景

2.1.2 NAT66原理简介

2.2 NAT66地址映射机制

2.2.1 双向地址映射算法

2.2.2 拓扑隐藏选项

2.3 端口映射和安全考虑

2.3.1 端口映射

2.3.2 安全考虑

2.3.3 子网前缀用于端口映射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HIP和ILNP

3.1 HIP协议的背景

3.2 HI和HIT

3.2.1 主机标示HI

3.2.2 主机标示标记HIT

3.2.3 HI到HIT计算

3.2.4 安全索引参数SPI

3.3 HIP的体系结构

3.3.1 体系结构

3.3.2 报文格式

3.4 HIP基本交换过程

3.4.1 协议栈结构

3.4.2 HIP安全连接的建立

3.5 HIP基本通信过程的状态

3.6 ILNP基本介绍

3.6.1 ILNP与传统IPv6的分别

3.6.2 ILNP中DNS应用

3.6.3 ILNP对DNS的增强

第四章 HIP在Multi—homing和移动网络的应用与实验

4.1 实验环境介绍

4.1.1 硬件环境介绍

4.1.2 软件环境介绍

4.2 实验设计整体要求

4.2.1 设计思路

4.2.2 实现流程

4.3 实验结果1:HIP应用于移动IP(无NAT66)

4.4 实验结果2:HIP应用于移动IP(有NAT66)

4.5 实验结果3:HIP应用于Multi—homing组网(有NAT66)

4.5.1 完全Multi—homing环境

4.5.2 HIP建链成功后更改Multi—homing环境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ILNP在Multi—homing和移动网络的应用与实验

5.1 ILNP基本模型

5.1.1 标准GSE模型

5.1.2 简单ILNP模型

5.2 ILNP的实现

5.3 突变GSE应用于Multi—homing组网

5.3.1 实验结果1:不加载ILNP模块

5.3.2 实验结果2:加载ILNP模块

第六章 结束语

6.1 论文总结

6.2 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附 录

致 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对于网络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从单纯的对网络速度的需求到对网络健壮性的需求,以及要求随时随地的能够接入互联网。这也就是现在非常热门的研究方向,多ISP接入网络(Multi-homing组网)和移动IP。但是创立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TCP/IP协议并没有考虑到如此复杂环境下的通信,因此在下一代以IPv6位基础的网络中,需要进行一些额外的新增的协议来解决这些问题。
   讨论产生上诉两个问题的根源,其实质是一样的。即由于IP地址身兼路由寻址和传输层标示等两大功能,因此,一旦在传输过程中IP地址发生变化将导致了传输层不能识别当前连接。针对上诉问题,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设计了主机标示协议(HIP)和标示位置网络协议(ILNP)来尝试断开传输层和网络层之间的耦合,进而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根据RFC草案[1]的建议,搭建了相应的实验环境,首次应用HIP和简化后ILNP于移动和Multi-homing环境中,设计了相关试验,验证尚在完善中的两个协议。最后,向IETF提交实验报告并发表两篇相关EI检索论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