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电信市场有效竞争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6h】

我国电信市场有效竞争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论文结构

1.4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有效竞争理论研究分析

2.1 有效竞争理论

2.1.1“马歇尔困境”与垄断竞争理论

2.1.2 有效竞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分析

2.1.3 对有效竞争理论的总结和新思考

2.2 有效竞争的目标

2.2.1 福利的概念和个人福利

2.2.2 社会福利和社会福利函数

2.2.3 有效竞争的目标就是社会福利最大化

2.3 有效竞争的决定变量

2.3.1 经验认知

2.3.2 理论分析:决定有效竞争的三个变量

2.4 小结

第三章 电信市场实现有效竞争的改革实践研究

3.1 电信市场改革的研究和国外改革实践

3.1.1 有效竞争成为电信市场改革的理论依据和方向

3.1.2 国内对电信市场改革的研究现状

3.1.3 国外电信市场改革与有效竞争实践研究

3.2 电信业的经济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3.2.1 电信产业的技术特性

3.2.2 电信行业的自然垄断性

3.3 市场结构改革主要措施及效用评价

3.3.1 引入式改革及其效用分析

3.3.2 纵向拆分改革及其效用分析

3.3.3 横向拆分改革及其效用分析

3.4 电信市场的有效竞争

3.4.1 电信市场有效竞争的本质和目标

3.4.2 电信市场有效竞争的理想状态

3.5 小结

第四章 中国电信市场改革与有效竞争的实现

4.1 中国电信市场改革历程分析

4.1.11994年引入式改革研究

4.1.21998-1999年纵向拆分式改革研究

4.1.32002-2003年横向拆分式改革研究

4.1.42008年全业务重组改革的研究

4.1.5 对中国电信市场改革的总结

4.2 电信市场的引入式改革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4.2.11994年以前的独家垄断市场结构分析

4.2.2 对引入中国联通的斯坦克伯格模型分析

4.2.3 引入中国联通实现有效竞争的实证分析

4.2.4 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

4.3 对电信市场拆分式改革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4.3.1 对中国电信的纵向拆分

4.3.2 对中国电信的横向拆分

4.3.3 对中国电信拆分实现有效竞争的争议及模型分析

4.3.4 对中国电信拆分实现有效竞争的实证分析

4.3.5 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分析

4.4 对电信市场全业务重组的模型分析

4.4.12008年重组前的电信市场分析

4.4.2 对电信市场全业务重组的分析

4.4.3 电信市场全业务重组后的有效竞争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电信市场有效竞争与互联互通问题研究

5.1 互联互通对有效竞争的影响分析

5.1.1 引入竞争与重复建设的悖论

5.1.2 互联互通是实现有效竞争的政策基础

5.1.3 影响互联互通的主要因素

5.2 对互联互通政策实践的研究

5.2.1 国外互联互通政策实施的经验分析

5.2.2 我国互联互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5.2.3 互联互通接入定价的方法、模型及比较

5.3 非绑定网元出租价格的制定--一个模型分析

5.3.1 网元和非绑定网元政策

5.3.2 非绑定网元在国外的实践

5.3.3 网元出租价格管制模型及政策建议

5.4 互联互通实施保障和政策建议

5.5 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本文主要结论

6.2 本文研究中的不足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致 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于电信行业垄断经营引致的种种弊端的批评日益激烈,世界电信市场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放松管制的改革浪潮风起云涌。实现市场有效竞争成为电信业改革的主要目标。我国政府自上世纪90年代初启动了电信业破除垄断、引入竞争的体制改革以来。通过引入竞争者、纵向拆分垄断者、横向拆分垄断者,以及市场重组,到目前基本形成了实力相对接近的三家全业务运营商进行寡头竞争的局面。但是贯穿每一次改革而喧嚣不息的都是从改革之初关于改革动因和必要性的激辩,以及改革之后关于改革成效和影响的争论和反思。
   本文通过对当前关于有效竞争理论,特别是电信市场有效竞争研究的深入探索发现,当前对于电信市场有效竞争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最大的问题是对于“有效竞争”概念的本质理解不到位,也就无法得出明确的衡量标准,从而对历次改革是否实现了有效竞争无法得出令人信服的评价结论;其次,关于有效竞争的衡量标准,大多是从电信运营商的经济效益的角度来分析,使用企业经济效益指标来评价,而忽视了对消费者剩余的考量;第三,关于电信市场历次改革是否达到了有效竞争,大多是定性的论述,由于缺乏可计量可操作的衡量标准,鲜有对电信市场有效竞争实现程度的实证研究。
   因此,本文致力于对有效竞争理论的本质、理想状态、衡量标准进行研究,并针对电信行业的固有行业特征,对我国历次电信市场改革的有效竞争程度,或者说竞争的有效性,做全面深入的研究,提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主要结论是:有效竞争的本质是社会福利的改善,对于电信市场,有效竞争的理想状态是在最优经济规模下,相同市场份额分布的寡头竞争状态;实证研究的结论是在电信市场上引入中国联通和拆分中国电信都使社会福利得到了改善,企业规模经济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电信市场的有效竞争。
   本文第一章为绪论,阐述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主要成果。
   第二章是对有效竞争理论的深入研究。主要包括:有效竞争理论产生的背景;有效竞争理论的概念、衡量标准及其发展和丰富的过程;本文对有效竞争理论的思考和对有效竞争目标的论述,提出了有效竞争应以社会福利改善为目标和衡量标准;决定有效竞争的主要变量及其对实现有效竞争的影响。
   第三章中研究了电信市场实现有效竞争的改革实践。主要包括国内外以实现有效竞争为目的的电信市场改革实践;电信行业的经济和技术特征;重点分析了电信市场实现有效竞争的本质和目标,以及电信市场有效竞争的理想状态。
   第四章中本文重点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了我国电信市场历次改革对实现有效竞争的影响。主要包括对中国电信市场改革历程的定性分析和评价;引入中国联通后,市场有效竞争实现情况的模型分析和实证数据分析;对原中国电信进行纵向和横向拆分后,市场有效竞争实现情况的模型分析和实证数据分析;电信运营商重组为三家全业务运营商后,市场有效竞争实现情况的模型分析。
   第五章是本文对实现有效竞争的关键政策措施--互联互通政策所进行的研究。其中对互联互通的重要原则,即非绑定原则建立了模型进行分析,提出有参考价值的政策建议。
   第六章是对本文研究过程中的主要成果和存在不足的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