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嗜铬粒蛋白A的生物学特性与嗜铬细胞瘤诊断的相关研究
【6h】

嗜铬粒蛋白A的生物学特性与嗜铬细胞瘤诊断的相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语表对照表

前言

摘要

第一部分:嗜铬粒蛋白A在嗜铬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检测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血清嗜铬粒蛋白A水平与嗜铬细胞瘤诊断的相关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1嗜铬粒蛋白A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综述2恶性嗜铬细胞瘤诊断的基础研究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嗜铬粒蛋白A(CgA)在嗜铬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检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血清CgA水平,评价CgA的组织免疫活性在嗜铬细胞瘤组织病理学中的应用,血清Cgh浓度在嗜铬细胞瘤诊断、功能评估及术后随访中的作用。 方法:肿瘤组织标本取自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手术切除的嗜铬细胞瘤52例及肾上腺皮质肿瘤5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CgA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并通过Western Blot方法对嗜铬细胞瘤组织内的CgA蛋白进行分离、纯化及测定。采集同组病例及40名健康对照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对血清CgA水平进行检测,应用SPSS11.5软件对血清CgA水平的检测结果与肿瘤临床特性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免疫组化染色在所有嗜铬细胞瘤病例中CgA均呈阳性表达,而在肾上腺皮质肿瘤组未见Cgh表达。良性嗜铬细胞瘤组Cgh阳性表达率为68.3%(28/41),强阳性表达率为31.7%(13/41);恶性嗜铬细胞瘤组的阳性表达率为27.3%(3/11),强阳性表达率为72.7%(8/11)。恶性组Cgh的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嗜铬细胞瘤组(P<0.05)。通过蛋白印记分析发现在嗜铬细胞瘤瘤体组织内存在CgA蛋白的表达,与蛋白标准品对比,确定其分子量为48KD。ELISA检测健康对照组血清Cgh浓度为41.6±10.7ng/ml,肾上腺皮质肿瘤组为77.3±15.6 ng/ml,嗜铬细胞瘤组为446.5+197.2ng/ml。嗜铬细胞瘤组明显高于肾上腺皮质肿瘤组及健康对照组,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恶性嗜铬细胞瘤组血清CgA浓度为687.3±777.1ng/ml,明显高于良性嗜铬细胞瘤组354.6±244.3 ng/ml,(P<0.01)。血清CgA浓度用于诊断嗜铬细胞瘤的灵敏度为86.5%(45/52)、特异度为94.7%(89/94)、准确度为91.8%(134/146)、阳性预测值为90.096(45/50)、阴性预测值为92.7%(89/96)。血清CgA浓度与肿瘤重量呈正相关(r=0.71,P<0.001),与NE呈正相关(r=0.638,P<0.001),与免疫组化结果呈正相关(r=0.69,P<0.001),与肿瘤功能分级无相关(r=0.0043,P>0.05),与患者血压、心率及E与无明显相关性(P>0.05)。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后血清CgA浓度由术前446.5±197.2 ng/ml下降至65.5±15.9ng/ml(P<0.001)。其中良性组由术前254.6±244.3ng/ml下降至术后57.3±11.6ng/ml(P<0.001)。而恶性组仅由术前687.3±777.1ng/ml下降至术后454.6±274.2 ng/ml(P>0.05)。 结论:免疫组化检测CgA的表达,可用于诊断嗜铬细胞瘤,且强阳性表达者肿瘤为恶性的可能性大。血清CgA浓度与CgA在嗜铬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强度相关,与尿NE水平、肿瘤重量呈正相关,高水平的血清CgA浓度提示肿瘤可能为恶性。良性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后血清CgA浓度下降明显,而恶性嗜铬细胞瘤术后下降不明显。CgA在嗜铬细胞瘤诊断及术后随访中可与尿CA联合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