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及其在头颈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6h】

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及其在头颈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头颈肿瘤术后缺损修复重建的选择及穿支皮瓣在头颈肿瘤修复中的应用

参加学术会议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理想的可用于头颈肿瘤术后缺损修复的穿支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其临床意义。 材料与方法:解剖国人成人尸体5具,观察、测量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胸背动脉穿支皮瓣、阔筋膜张肌穿支皮瓣、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胸廓内动脉支皮瓣供血穿支的数目、类型、管径、蒂长、走行、出筋膜后轴向及源血管外径,并对其定位。同时查阅临床资料及国内外文献,对其临床应用进行分析。 结果:①本组10侧标本中股前外侧皮瓣穿支共44支,平均每侧4.4±1.78支。肌皮穿支68.2%,肌间隙穿支31.8%。最粗穿支蒂长平均10.86±1.18(8.29~14。44)cm,距髂前上棘与膑骨外上端中点平均距离为:3.25±0.69cm,主要位于该点外上部。蒂动静脉外径平均3.16±0.59、3.1±0.2mm。头颈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临床成功率93.7~100%。②腹壁下动脉穿支数目为124支,平均每侧12.4±3.01支,均为肌皮支。优势穿支的平均蒂长14.5±3.13cm,位置位于脐外6cm、脐上/下3cm之内。腹壁下动静脉外径为2.77±0.31、2.58±0.4mm。临床成功率91.7~96.88%。③胸背动脉穿支44支,其中肌皮穿支35支、肌间隔/直接皮穿支9支。胸背动脉内侧支的肌皮穿支数占38.6%。胸背动脉外侧支的皮穿支数占54.5%,大部分位于背阔肌前缘2cm之内。最粗穿支血管平均蒂长12.41±2.84cm。肩胛下动静脉外径3.59±0.62、3.75±0.41mm,胸背动静脉外径2.71±0.43、2.98±0.18mm。临床成功率80~100%。④阔筋膜张肌穿支血管41支,平均每侧4.1±1.29支。其中肌皮穿支35支,肌间隔支/直接皮穿支6支。蒂血管动静脉外径为3.01±0.49、3.28±0.57mm。平均蒂长9.1±0.79cm。以髂前上棘为坐标,其垂直线为纵轴,其水平线为横轴,穿支血管定位:髂前上棘垂直线外4.22±1.37cm,水平线下8.73±2.72cm范围内。临床成功率100%。⑤29支腓肠内侧动脉穿支,均为肌皮穿支。平均每侧2.9±0.88支,蒂血管动静脉外径2.6±0.63、2.84±0.64mm,平均蒂长13.5±3.11cm。穿支定位范围是:小腿后正中线内5.3cm内,胭线下4.22~17.32cm。临床成功率91.7%。⑥10侧标本均观察到大于0.5mm的第1至第4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胸廓内动脉第1至第4穿支动静脉外径为:1.29±O。28、1.46±0.22mm,1.1±0.27、1.41±0.39mm,0.87±0.23、1.17±0.15mm,0.92±0.22、1.12±0.14mm。优势皮穿支主要出现在胸廓内动脉第1、2穿支。胸廓内动脉穿支血管的龙胆紫充盈范围内至胸前正中线外至腋前线,上至锁骨下至剑突。临床成功率100%。 结论:通过对穿支皮瓣的详细解剖研究对手术操作、皮瓣选择有指导作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可作为头颈肿瘤术后缺损修复的主力皮瓣。腓肠内侧穿支皮瓣、阔筋膜张肌穿支皮瓣作为头颈肿瘤术后缺损修复的有效补充。带蒂胸廓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可适用于修复颈前部缺损、气管造瘘口、颈段气食管缺损的修复。

著录项

  • 作者

    冯云;

  • 作者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

  • 授予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
  • 学科 肿瘤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唐平章;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头、颈、肩部肿瘤;
  • 关键词

    头颈肿瘤术; 缺损修复; 穿支皮瓣; 解剖学研究;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