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光叶巴豆、毛叶巴豆化学成分研究
【6h】

光叶巴豆、毛叶巴豆化学成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第一章 巴豆属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一 化学成分

二 药理作用

三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光叶巴豆化学成分研究

第一节 光叶巴豆化学成分研究结果

第二节 新化合物结构鉴定

第三节 实验部分

第四节 波谱数据和已知化合物结构鉴定

参考文献

第五节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光叶巴豆新化合物波谱规律

第四章 光叶巴豆二萜类化合物药理活性研究

第一节 光叶巴豆二萜类化合物抗HeLa细胞活性

第二节 光叶巴豆二萜类化合物抗HeLa细胞活性构效关系的初步探讨

第五章 毛叶巴豆化学成分研究

第一节 毛叶巴豆化学成分研究结果

第二节 新化合物结构鉴定

第三节 实验部分

第四节 波谱数据和已知化合物结构鉴定

参考文献

第五节 小结与讨论

总结

附图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光叶巴豆(Croton laevigatus Vahl.)为大戟科巴豆属植物,傣族以其根和叶入药,具有通经活血、散瘀消肿、退热止痛之功效,常用于治疗治跌打损伤、骨折、疟疾、胃痛等症。但至今未见有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报道。
   本文利用现代色谱技术和分离方法首次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其叶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9个化合物。根据波谱分析(IR,UV,1H NMR,13CNMR,1H-1H COSY,HMQC,HMBC,NOESY,EI-MS,ESI-MS,X-ray diffraction和CD谱)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包括8个二萜:光叶巴豆内酯A(CL-1),光叶巴豆内酯B(CL-2),光叶巴豆内酯C(CL-3),光叶巴豆内酯D(CL-4),光叶巴豆内酯E(CL-5),光叶巴豆内酯F(CL-6),光叶巴豆苯甲酸酯(CL-7),新巴豆瑞士松酸(CL-8);1个苯丙素苯甲酸酯:3′-(4″-羟基-3″,5″-二甲氧基)-丙基苯甲酸酯(CL-9);1个木脂素: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β-D-glucoside(CL-10);2个megastigmane glycosides:myrsinionoside C(Cb-11),alangionosideJ(CL-12);15个黄酮及其苷: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CL-13),红橘素(CL-14),川陈皮素(CL-15),毛叶巴豆素(CL-16),异鼠李素(CL-17),山奈酚(CL-18),槲皮素(CL-19),山奈酚-3-O-α-L-5可拉伯糖苷(CL-20),异鼠李素-3-O-(6″-O-反式咖啡酰基)-β-D-半乳糖苷(CL-21),异鼠李素-3-O-芸香苷(CL-22),山奈酚-3-O-β-D-半乳糖苷(CL-23),山奈酚-3-O-芸香苷(CL-24),山奈酚-3-O-α-L-鼠李糖(1→2)-β-D-半乳糖苷(CL-25),山奈酚-3-O-α-L-鼠李糖(1→2)[α-L-鼠李糖(1→6)-β-D-半乳糖苷(CL-26),山奈酚-3-O-β-D-葡萄糖(1→3)[α-L-鼠李糖(1→2)][α-L-鼠李糖1(1→6)]-β-D-半乳糖苷(CL-27);和2个甾体:β-谷甾醇(CL-28),胡萝卜苷(CL-29)。其中7个为新化合物(CL-1-CL-7),10个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CL-10~CL-12,CL-20~CL-23,CL-25~CL-27),其它12个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本文采用MTT法对从光叶巴豆中分离得到的二萜化合物(CL-1~CL-8)进行了HeLa细胞抑瘤活性的初步筛选,结果表明除化合物CL-4,CL-5外,其它化合物均呈现一定的抑制活性,同时,本文对光叶巴豆中分离得到的西松烷型内酯类二萜抗HeLa细胞的构效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C-2,C-4,C-8,C-11为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的关键位点,该研究结果为化合物的结构修饰提供了思路,为光叶巴豆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探索其作用物质基础奠定了基础。
   毛叶巴豆(Croton caudatus Geisel.var.tomentosus Hook)系大戟科巴豆属植物,全株入药,为傣族常用药,具有镇静祛风、退热止痛、舒经活络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疟疾、高热、惊风抽搐、风湿性关节炎和麻木不仁等病症。本文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对毛叶巴豆化学成分进行了进一步研究,从其茎的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根据波谱分析(IR,UV,1H NMR,13C NMR,HMQC,HMBC,EI-MS,和ESI-MS)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包括11个黄酮及其苷:毛叶巴豆素(CT-1),异橙黄酮(CT-2),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CT-3),红橘素(CT-4),川陈皮素(CT-5),5,6,7,4′-四甲氧基黄酮(CT-6),橙黄酮(CT-7),山奈酚(CT-8),银椴苷(CT-9),山奈酚-3-O-芸香糖苷(CT-10),芦丁(CT-11);3个甾体:β-谷甾醇(CT-12),胡萝卜苷(CT-13),(24S)-3β,5α,6β-三羟基-豆甾烷(CT-14);3个小分子芳香化合物:香草醛(CT-15),香草酸(CT-16),丁香酸(CT-17);1个脂肪酸:琥珀酸(CT-18)和1个嘌呤类生物碱:肌苷(CT-19)。其中1个为结构少见的新盾木素类化合物(CT-I),8个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CT-2~CT-7,CT-17,CT-19),2个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CT-10,CT-11)。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