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面神经损伤后热休克蛋白27在面运动核团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
【6h】

面神经损伤后热休克蛋白27在面运动核团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 言

第一部分 预实验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讨 论

结 论

第二部分 正式实验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讨 论

结 论

展 望

参考文献

综述 面瘫的手术治疗

附 录

致 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较常见疾病,有些病理机制尚未全面阐释。目前的一线治疗方法不够完善。因此,进一步阐释面神经受损后的恢复机制,成为研究的热点。2003年日本学者发现,在面神经损伤后,面运动神经元的存活对于面神经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于面瘫的研究不再局限于位于外周面神经,而是开始关注面运动核团内的面运动神经元,在面神经损伤后的存活情况。研究发现,热休克蛋白27可能与面神经损伤后面运动神经元的存活有一定的联系。
   目的:研究切断面神经后,热休克蛋白27在面运动核团内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进一步探讨面神经损伤后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分子机制。
   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手术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步骤如下:1,获取标本:分别于切断大鼠右侧面神经主干前,以及切断后的第1、2、3、4天共5个时间点上取出2只大鼠右侧的面运动核团;在相同的时间点上,对于切开相同部位皮肤但未伤及面神经的相同数量大鼠,取出右侧面运动核团,作为手术对照组;在相同的时间点上,对于未进行手术操作的相同数量大鼠,取出右侧面运动核团,作为空白对照组:每组内各随机取一只大鼠的肝脏组织做阳性对照;2,提取蛋白:从组织中提取包含热休克蛋白27在内的上清液;3,免疫印迹检测:用Westernblot方法测定上述不同实验组的组织上清液内热休克蛋白27的表达水平;
   结果:实验组内,切断面神经术后第1天,面运动核团内热休克蛋白27表达水平比切断前有明显提高,术后第2天表达水平达到高峰,术后第3天表达水平开始下降,术后第4天表达水平较术后第3天继续下降,但仍高于术前水平;手术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HSP27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
   结论:1,与对照组相比,切断面神经术后第1天,热休克蛋白27在面运动核团内明显上调表达,术后第2天表达水平达到高峰,之后开始递减,但是表达水平始终高于术前。2,热休克蛋白27是面神经损伤后,面运动核团内的面运动神经元应激反应的效应因子(之一)。3,面神经切断后,面运动核团内热休克蛋白27开始上调表达的精确时间,达到高峰的精确时间,以及热休克蛋白27表达水平升高所持续的时间,尚需进一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